隋朝开皇年间出生于北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的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状元。隋末,孙伏伽涉足官场,成为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官员。几经升迁,隋朝杨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他负责审判刑狱、监督奸诈、查处赃物和贿赂。他是万年县的官员。
唐代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排名第一,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
隋朝:当地小官后晋升为万年县法曹(县司法部部长,相当于法院院长和公安局长)
唐 武德:顺降唐朝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和第一名。
玄武门变化后,武德末年: 给男爵,食邑乐安(应与玄武门之变有关)
唐 贞观: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拜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常设两人)
贞观五年(公元632年)
:因审判错案被罢免,很快被任命为刑部郎中(刑部下属部长秘书,有职权),然后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调任民部侍郎(即户部待郎、民政、户籍、财务部副部长)
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 :转调晋升为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贞观年间(贞观十四年后) :陕州刺史(陕州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区级市长)
永徽五年(公元654) :,孙伏伽老辞官
显庆三年(公元658) :孙伏伽住在武城(现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家中(辞职后四年),墓位于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双屯村北部。
[img]374950' />
进谏三策
武德初年,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唐高祖李渊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不理其过”,所以他建议皇帝虚怀接受建议,“开辟一条不择手段的道路”,选人任能,努力治理。第二,“百戏散乐,本不正声”。在他看来,隋末皇帝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征象,劝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第三,“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周围的人乱国。因此,他建议皇帝仔细挑选皇太子和王子周围的人,以防止周围的人误解国家和坏事。孙伏伽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慷慨真诚,深深打动了唐高祖。唐高祖认为孙伏伽“既怀凉直,宜处宪司”,于是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
谏言信义
唐朝平定天下后,唐高祖颁布了大赦令。但不久之后,唐高祖将再次惩罚农民起义军将领。孙伏伽说:“王者无戏言。过去攻击世界时,应随机应变,现在四方已定,应制定法律与世界人民共同遵守。“法者陛下自作自守”,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相信和害怕。“兵食可去,信不可去”。自己做事不讲信义,天下的人怎么能相信你?
[img]374951' />
关心百姓
孙伏伽关心人民,为人民请命。当时军粮很重,他多次要求减免。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孙伏伽弹劾民部尚书裴矩“虚名”,而不是“救老百姓”。因此,唐代的税收征收由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单位,使贫困农民受益。
唐太宗打猎的死告诫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孙伏伽改为大理少卿。当时唐太宗经常出去打猎,开心大臣。孙伏伽及时上书劝说,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赞赏:“清能说我失去了,我能改变,世界上的普通人都有谬论!”
孙伏伽是谁?历史第一状元孙伏伽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