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yáo)(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曹魏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img]374234' />
早年钟友相貌出众,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帮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成立,任大理,升为相国。曹魏成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魏文帝时期,与华欣、王朗并为三公。钟友去世,太和四年(230年),死后的头衔“成功”。四年(243年),享受曹操庭庙。
钟友擅长篆书、隶书、真、行、草。他在书法方面有很大的造诣,促进了楷书(小楷书)的发展,被后人誉为“楷书的鼻祖”。钟友对后人的书法有着深远的影响。王羲之和其他人都致力于研究他们的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一起,他被称为“钟王”。南朝于肩武将钟友的书法列为“上品”,唐张怀杜在《书断》中将其书法评为“神品”。
人物生平
早有贵相
钟友小时候长得很好看,很聪明。他曾经和叔叔钟瑜一起去洛阳。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相遇的人。当他看到钟友的样子时,他对钟瑜说:“孩子看起来很富有,但会有被淹没的厄运。请小心行走。”
结果,走了不到十英里。过桥时,钟友骑的马突然惊慌失措,钟友被掀翻到水中,差点被水淹死。看到算命先生的话,钟瑜越来越欣赏钟友,给他钱,让他专心学习。
[img]374235' />
谋助献帝
后来被判孝廉,任尚书郎、阳陵令因病离职。他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当时,汉献帝在西京长安、李珏、郭思等专权,阻断了献帝与关东的联系。
曹操只有在初平三年(192年)任兖州牧时,才能派使者上书。李珏、郭泗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但并非出于他的真诚。于是商议拘留曹操的使者,拒绝接受他的诚意。钟友建议李珏、郭思等人说:“今天的英雄们并肩而起,他们各自假托皇帝的命令。只有曹兖州心里想着皇室。如果他拒绝忠诚,这不是一种满足未来愿望的方式。“郭思等人钟友的话,得到了优厚的回报,曹操从此派使者与汉帝取得联系。曹操曾多次听荀子称赞钟友,又听说他劝说李珏、郭泗帮助自己,所以对他充满了渴望。
兴平二年(195年),李珏胁迫献帝,钟友和尚书郎韩斌共同计划献帝逃跑。同年,献帝逃离长安,成功东归,钟友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来,他崇拜御史中城,迁侍中商书仆射,根据之前的功劳封东武亭侯。
稳定关右
建安四年(199年),当时马腾、韩遂诸将依附于关中。曹操对此非常担心。在于迅的推荐下,钟友被任命为服务员领导李校尉,对关中各路人马进行节日监督,将后方事务委托给他,特别授予他不受制度约束的权力。钟友到达长安后,他致信马腾、韩遂等人,向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和韩遂都送了一个儿子去朝廷做人质。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钟友送了2000匹马供军。曹操在给钟友的信中说:“送来的马非常适合军队的迫切需要。关右地区平定,朝廷不担心西顾之忧,这些都是功勋。萧何守卫关中,粮草充足,军队获胜,只是相当于你的功劳。”
[img]374236' />
大败郭援
建安七年(202年),南匈奴单独在平阳作乱,钟友率领各路人马包围,未能攻下;袁尚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抵达河东,人数众多。众将讨论他们想放弃离开。钟友说:“袁强盛的时候,郭援现在来了。关中诸将暗中与他勾结,但并不是所有的叛乱都是因为他们担心我的威望和声誉。假如下诏放弃向他们示弱,这里所有的居民,谁不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我想回去,我能做到吗?这是在战争开始之前自行败退的!而且,郭援任性,争强好胜,一定会鄙视我军。如果他们渡过汾河扎营,我们可以在他们到达另一边之前赢得所有的胜利。”
这时,张不仅劝马腾合击郭援,马腾还派儿子马超带领精锐部队迎面进攻。郭援到达后,他轻易渡过汾河,大家都劝他不要听。在他到达河中央之前,钟友发动了进攻,打败了他,杀死了郭援,并服单于此。
郭援原本是钟友的侄子,被马腾手下的庞德亲手杀害。庞德不知道他是郭援。看到郭援首级后,钟友哭了。庞德感谢了他。钟友说:“郭援虽然是我侄子,但他是国贼。你为什么要感谢他?”
建安十年(205年),卫固与张盛、张燕、高干等人一起作乱,钟友率众将其击败。
自从献帝西迁以来,洛阳的人口减少了,钟友迁移了关中的人,招募了逃亡和叛逃的人来丰富他们。几年后,人们的户口逐渐丰富。建安16年(211年),曹操征求马超时。由于钟友丰富了人口,可以用来保证供应,他上表任钟友为前军师。
魏室元勋
建安18年(213年),魏国成立,以钟友为大理,升为相国。曹丕为魏王子时,奖励钟友“五熟釜”,并在釜上刻上文字说:“魏是汉朝的屏障。只有钟友才能成为中国的人,这和心脏脊骨一样重要。他整晚都很尊敬。他不知道如何安定下来。你是官员的老师。记住这里你认为每个人的榜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钟友被魏讽谋反案牵连,被免官。
建安二十五年(二十二十年),曹丕为王位,钟友为大理。同年,曹丕称帝,改为钟友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黄初三年(223年),代贾诩为太尉,转封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欣和司空王朗也是曹操时期的著名大臣。曹丕退朝后对别人说:“这三公都是暂时的伟人,后人大概是不可持续的!”
[img]374237' />
年高德望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钟友入爵为定陵侯,增邑500户,再加上之前的1800户,迁为太傅。钟友有腿病,崇拜起床不方便。当时华欣也老了,病了。上朝进见时,他们被要求坐轿子,卫士把他们抬到上殿。从那以后,三公生病了,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老例。
一开始,曹操下令众臣公平讨论死刑可以改为宫刑的想法。钟友认为:“经过圣人的设定,古代的肉刑应该再次实施,而不是死刑。"讨论者认为肉刑不是让人们快乐的一种方式,于是放弃了。曹丕主政时,又下诏说:“大理想恢复肉刑,这确实是圣王的法律,各位公卿应该好好讨论这个建议。“讨论不确定,恰逢战争开始,于是又停止了讨论。太和年间,钟友再次上疏,要求恢复肉刑。参加这次讨论的人有1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有和王朗一样的意见(认为不适合恢复肉刑)。而曹睿以吴、蜀尚未平定为由,暂停了讨论。
太和四年(230年),钟友去世,享年80岁。曹睿穿着素衣去吊唁,头衔“成功”。
钟友可以享受曹操庭庙四年(243年)。
三国名人录——曹魏是著名书法家钟友的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