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文坛佳话:唐末著名文人罗秋与营妓红儿的爱恨纠缠

《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末,著名文人罗秋爱上了一个名叫红儿的营妓,但红儿早已被军官禁止。罗秋和红儿终究是命中注定的。离开后,罗秋永远不会忘记红儿,疯狂地写了100首名为《比红儿诗》的绝句。

一些遗憾,一些疯狂的文坛故事。

[img]373742[/img]

但这个故事似乎有些问题。

虽然《比红儿诗》一句话也背不出来,但这首诗的名字还是很响亮的。《全唐诗》说《比红儿诗》和一个文坛血案有关,叫“罗秋杀红”。

此外,罗秋和同族兄弟罗隐、罗邺并称“三罗”,是唐初的文人,也不是唐末。

[img]373743[/img]

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邵氏听后录》中“事出“言语”,也略见《太平广记》中的内容,大嘴开始追根溯源,发现记忆中的“文坛血案”是虚假的。

《唐一言》就是《唐一言》,费了不少劲,终于在卷十《海叙不遇》中找到了相关记录——

罗秋辞藻富瞻,与宗人隐、叶同名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广明庚子乱后,他去了福州的李孝恭,那里有红儿,善良的肉声,尝起来像两辆车的意思。会用两辆车聘邻道,秋邀请红儿歌送颜色。孝恭储存在副车里,不让他受苦。愤怒,刷衣服。盘旦手刃绝句百篇,比红诗大。

[img]373744' />

这里的故事和《邵氏闻后录》里的故事除了年代之外,大致内容都差不多。

罗秋投奔唐朝宗室李孝恭,看中了营妓红儿,被红儿歌声弄得五迷三道的罗秋,请红儿唱歌送礼。但李孝恭知道他的副将军早就爱上了红儿,拒绝了罗秋。

求之不得的罗秋生气地拂袖而去,使场面十分尴尬。

[img]373745[/img]

罗秋很快“手刃绝句百篇”,写了100首绝句,这里的“手刃”应该是快速创作的意思,罗秋是超级快枪手。

再看《太平广记》,在这里,画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前面的文字基本都是抄袭《唐相言》,但在“手刃绝句百篇”六个字中,有八个字“红儿既而思之作”。

内容变成了“秋怒,刷衣而起”。盘旦,手刃红儿。既而思之,就是作绝句百篇,号“比红儿诗”,大行于时。

罗秋生气了,颇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豪侠之风,暴起,杀了红儿。这是我得不到的,你也不想占有吗?

杀人后,罗秋还是念着红儿的好,疯狂地创作了一百首绝句来纪念。

[img]373746' />

从《太平广记》来看,罗秋真的很脑残,很血腥,而红儿太无辜了。

众所周知,《太平广记》这部作品,说白了就是野史汇编。这个故事背后,《太平广记》也明确注明了“出来”,但与《唐相言》中的故事大不相同。

可能是《太平广记》的编辑认为动宾搭配不当,可能有脱字漏字的嫌疑。于是脑洞大开,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出了“罗秋杀红”的笑话。

不得不说,有了愤怒和谋杀的情节,故事的传奇色彩更强,可读性更强,记忆更深刻,这比红儿诗更有助于推广。

然而,这种改编根本不在合理的范围内,完全是对唐的歪曲,事物的性质也完全改变了。

说是节外生枝还是轻,根本就是歪曲事实,乱编乱造。

[img]373747[/img]

《太平广记》作为野史大全,在野史界仍然非常权威,随后的《唐诗纪事》、《全唐诗》、《郡斋读书志》、《唐才子传》等书基本都是参照《太平广记》的说法,“罗秋杀红”的故事直到现在才被误传。

很多人,都相信。

至于《邵氏闻后录》的描述,应该是作者邵博找到了故事的来源,不同意《太平广记》的说法,删除了“手刃红儿”的情节。


文坛佳话:唐末著名文人罗秋与营妓红儿的爱恨纠缠文坛佳话:唐末著名文人罗秋与营妓红儿的爱恨纠缠

,,,,,,,,

  • 唐代武则天宰相苏的味道:为什么绰号【模棱宰相】?
  •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都是李,行歌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楼不...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