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陈子昂,就是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悲而泪下。
这是一首挂古伤今的人生悲歌,这是千年怀才不遇的叹息。
从此,天涯寂寞,尘世无比寂寞。
[img]372788[/img]
事实上,陈子昂的职业生涯一开始就相对顺利。24岁时,他被武则天召见。他因优秀的文学才能而受到赞赏,并被提升为林台的文字。林台为唐代官员签名,是秘书省。在秘书省当官,也值得陈子昂的才华。
但此后,陈子昂的仕途却原地踏步,没有起色。
686年3月,26岁的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但7月份独自回来,写了三篇关于西番边州安全事件的文章,因为没有立军功,徒增许多失意。此后,虽然武则天多次召见陈子昂,询问他治国之道,陈子昂也畅所欲言,从容应对,但这些建议并未被武则天所接受。“虽然数召见问政事,但论也详细,顾奏闻容罢。“也许不符合武则天的理政思维,也许在武则天眼里,只是书生的看法。反正每次武则天都只是听,然后束之高阁。
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基,将唐朝改为“周”。为了重用,一向诚实坦率的陈子昂向武则天献上了《周受命颂》,目的是为了取悦武则天,提升希望。然而,武则天并没有买账,而是给了陈子昂一个右卫曹参军的职位。这只是一个负责武器战争的小官员,与陈子昂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img]372789[/img]
693年,陈子昂的母亲在孝道到期后终于被提升为右捡遗产的职位。捡遗产的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政策错误),相当于咨询建议官员,即建议官员。这很好。虽然我们不能太直接地面对皇帝的错误,但我们离皇帝更近了。
但让陈子昂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许多建议仍然没有被朝廷忽视,唯一能被朝廷采纳的可能是徐元庆刺杀了皇家历史医生赵师云。
[img]372790' />
赵师云当下营县尉时,徐元庆的父亲因罪被赵师云正法。为了报复杀害父亲的仇恨,徐元庆隐姓埋名,在一个驿站做杂务。升为御史医生的赵师云出差来到驿站。徐元庆抓住机会杀了赵师云。
朝廷对徐元庆的判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徐元庆“孝烈”,不治罪。朝臣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陈子昂排众议,写了一篇题为《复仇议状》的文章,大意是徐元庆谋杀了朝廷大员,应该按照唐律先行处死;但读它为父亲报仇是孝顺的,死后再表扬。此案还写入《唐律》,“编之于令,永为国典”(但一百年后,刘宗元彻底否认了陈子昂的案件)。
陈子昂在“法”与“礼”之间取得了平衡,因此案件完全按照陈子昂的建议进行了判决,这给沮丧的陈子昂带来了一些安慰。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694年,朝廷的政治斗争再次打击了陈子昂,陈子昂因“反党”而下狱。陈子昂看到自己的政治野心无法实现,反而受到了打击。他的心情可见一斑。他恳求武则天在监狱里“慈悲无知,原谅万死,给予再生”,然后折断了自己的功劳,“把自己绑起来,杀了小偷。”出狱后,陈子昂官员恢复了职位,但他已经像坐针毡一样失去了大部分精神。
[img]372791[/img]
696年,36岁的陈子昂随武游宜率军征服契丹,担任参谋。陈子昂在朝廷多年没有出头,他觉得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抱负。
然而,战场与朝廷非常相似!他多次向武攸宜提出建议,但武攸宜不仅没有采纳陈子昂的计划,而且认为他干扰了军事事务,顶撞了老板,并将他降职为代理军曹。
陈子昂在朝廷被冷落,在战场上又碰了一个鼻子灰,这让他很沮丧。他带着失落走上了幽州台。
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金台(幽州台)招世界圣贤。这时,历经千年沧桑的金台接受了一个孤独而失落的灵魂。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俯瞰大好河山,回忆历史风云,想起自己的经历,满怀悲情无处诉,泪流满面。
唱完《登幽州台歌》后,陈子昂对朝廷完全失望了。浪费了太多的青春,给他带来的只是失落。他只想卷起盖子,离开东都洛阳这个悲伤的地方。
698年,军队班师回到朝鲜,陈子昂以父亲年迈多病为由辞职,朝廷也没有阻止。从此,陈子昂离开仕途,退休了家乡四川省射洪县。武则天爱惜人才,那是青史有名,但为什么陈子昂不能重用呢?除了不符合武则天的执政实际外,《旧唐书》还给了我们另一个答案,那就是陈子昂“心胸开阔”。心胸狭窄急躁,无威仪就是没有威严的风度和仪表。尽管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但也许是陈子昂失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遗憾的是,陈子昂在家乡几年后死在一个小县长段简手里。当陈子昂处于危险之中时,他想不出别的办法。一个是贿赂段简,另一个是在监狱里占卜,最后发出“命运不祝福我,我死了!”叹息!702年,陈子昂死于监狱,年仅42岁。
由于段简这些文化屠夫的存在,中国文学史上少了无数的杰作,多了许多冤案。
我们暂时不讨论陈子昂的死是否受到朝廷武三思的指导。我们只是哀叹,当一代学者面临灾难时,他们无法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拯救。这种对文化人的无情和冷漠也是文学界永恒的悲哀吗?
[img]372792[/img]
读到陈子昂的死亡,我也想到了饥饿的杜甫,漫步世界的李商隐,以及在路上被贬的柳宗元。在唐朝文化的辉煌篇章上,诗人的血泪随处可见。
陈子昂去世60年后,杜甫来到射洪县陈子昂学校,无限感伤,挥笔写道:“陈公读书堂,石柱狭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害雄才。”
"站了很久,眼泪落在衣服上"、陈子昂作为唐诗创新的先驱,谱写了无数壮丽的篇章,却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个失意的天才!无助的生活!你千年的叹息,苍凉悲壮,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武则天素来爱才,但为什么奇才陈子昂不能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