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二年(252年),孙奋被封为齐王,迁往武昌。同年,他的父亲吴大帝孙权去世,王子孙亮继位,历史上被称为吴废帝。孙亮继位后,太傅诸葛恪掌权。诸葛恪不想让诸王在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所以他把孙奋转移到豫章县。孙奋非常生气,不服从命令,多次越轨。
诸葛恪写信劝孙奋说:“皇帝的尊严等同于上帝,所以皇帝以天下为家,以父兄为臣,四海都是臣仆。敌人有善行,不能用,亲人有恶行,不能处理,为了承担命运和谐的一切,首先考虑国家,然后为自己计划,这为圣人制定法律,世界不变的真理。过去,汉朝初兴时期,他们大多把孩子封为藩王,直到他们的力量太强大,他们经常做出不良行为,从上到下,他们危害国家,从下到骨肉相残。后人以此为戒,认为是最大的禁忌。光武帝中兴以来,对诸王作出了规定,不得在宫内自娱自乐,不得管理人民,不得干预政治事务,不得与他们交朋友。因此,他们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己的安全和幸运。这是前代得失成败的验证。现代袁绍、刘表各占有封土,土地并不狭窄,人民也不贫穷,只是因为没有分开,于是切断了自己家族祖庙的祭祀。这是世界上智者傻瓜一起叹息和悲伤的事情。大行皇帝观察古代借鉴今天,防止抑制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从千秋功业上考虑。因此,当他卧床不起时,他把国王送到各自的封地。他的命令非常真诚,法律法规非常严格。他所戒令的内容是无所不能的。他真的很想去保护寺庙的安全,祝福所有的国王,让皇帝代代相传,不会伤害国家的后果。国王,你应该考虑周泰伯服从父亲的意愿,中念河间献王刘德、东海王刘强恭敬朝命的节操,以此作为警告,控制傲慢、狂野、荒谬和混乱的行为。而且我听说大王不久前来武昌以来,多次违反诏令,不遵法,擅自调动众将兵修复宫殿。另外,你身边经常跟着犯罪的人,本该上表报告,公开交给相关衙门处理,而你却擅自私下杀人,让事情变得不清楚。大司马吕岱亲自接受了先帝的诏令,帮助引导大王,但大王不接受采纳他的建议,使他感到担忧。华凯是先帝的亲密大臣,忠良正直。你应该采用他陈述的真相。然而,听了之后,你对华凯很生气,有话要逮捕他。另外,中书杨融,亲受皇帝的诏令,你本该恭敬他,却说:“我就是不听禁令,你对我怎么样?听到这话,群臣们都感到惊讶,没有人感到寒心。俗话说:“明镜能照出形貌,古事能鉴戒今人。大王要以鲁王孙霸为戒,改变自己的行为,谨慎谨慎,尽力尊敬朝廷,这样就没有要求了。如果你放弃遗忘先帝的法律教诲,心怀轻慢,为臣宁负大王,不敢有负先帝遗诏,宁愿被大王怨恨,也不敢忘记尊主的威严,使诏令无法在藩臣中执行?这是古今正义,大王所知道的事情。幸运的到来有一定的根源,灾难的到来不是一天,在它的逐渐发展中不用担心,未来的后果是不能后悔的。假如鲁王早早接受忠直之言,心存恐惧,那么他就能享受到无限的福气,哪里灭亡?良药苦口,只有病人以此为甜;忠言逆耳,只有通达事理的人才愿意接受。今天,诸葛恪和其他人努力解除国王仍处于萌芽状态的危险,扩大你幸运的基础。因此,他们无意识地把话说到极致。我希望你能三思。”
[img]371182[/img]
孙奋收到笔记后非常害怕,所以他搬到了南昌,但他玩得更频繁,官员和部属无法忍受他的命令。建兴两年(253年),诸葛恪被武卫将军孙军杀害。孙奋住在芜湖下游,试图观察建业的变化。傅相谢慈和其他人建议孙奋,但孙奋杀死了谢慈和其他人。因此,孙奋被指控废除为平民,并流放到张安县。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下诏,复封孙奋为章安侯。
建衡二年(270年),孙奋侄子吴末帝孙皓左夫人王氏去世。孙浩悲伤地错过了太多,朝代对着棺材哭了好几个月,所以民间有传言说孙浩已经死了,孙奋和上虞侯孙奉一定会成为皇帝。孙奋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猜测这件事可能是真的,于是去扫墓。孙皓听说这件事后,将张俊车分裂并夷灭三族,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死,取消了他的封爵。
孙奋是谁?吴大帝孙权第五子孙奋人物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