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晨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13年后,他勤于政治事务,积极改革,整顿内政,削弱藩镇,积极向外用兵,收复了许多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相对繁荣,被称为“大中之治”,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然而,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向了一个永恒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img]370169[/img]
李晨试图模仿唐太宗,以“至乱不尝不任不肖,至治不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在屏幕上写了《贞观政要》,经常拱手拜读。他处理世界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劝诫如流,珍惜官员,恭敬节俭,造福民物。因此,他在大中年间的政治被称为“小太宗”,直到唐朝去世。因为李晨在位时的年号是大中,所以历史学家称之为“大中之治”,把大中之治比作汉代的文景之治,把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img]370170' />
宣宗凭借个人才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了个人价值的作用。因此,国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难得的稳定正常发展,人民受到了他们的恩惠。作为皇帝,个人行使政治能力和管理能力,权力和技能的方式,重视官员的治理,文官系统感受到了皇帝的最高荣耀,就像太宗一样,修复了太多的历史来粉饰和美化。这个号码是小太宗,确实有相似之处。宣宗是小一号的后代,因为太宗的聪明和神秘的决定。然而,宣宗无法回到天堂。朝廷和地方藩镇割据大病,朝廷内宦官专权大病,时至宣宗。那些处于非人力所能及的能力扭转局势的人,只能自然发展成糜烂的局面。一切都被推倒了,波澜汹涌,还在沸腾。只有当它平静下来,涟漪难以起作用时,它才能重新改造和重建干坤。
[img]370171' />
@ 宣宗未能给后人带来任何影响。除了历史书中安民整顿官治带来的好名声,还有无法挽救唐朝灭亡的坏名声,从而消失在公众视线下的漫长历史河流中。河黄光复,算是上帝送给天可汗子孙的最后一份礼物。公元九世纪,中国第二帝国的耀眼光芒终究落霞而去,留下了大中之治的最后一抹温暖明亮的色彩。然后,又是大统一之后,人命便宜如草的黑暗分裂。
晚年唐宣宗犯了严重错误 最终将唐朝推向万劫不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