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川之战是唐朝为扭转西域、河西地区的不利局面而主动向吐蕃发起的进攻。
战前,唐高宗特意从朝鲜半岛抽调了一代名将薛仁贵(薛仁贵曾担任安东都护府都护)担任西征主教练。
唐朝自成立以来,已经摧毁了东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突厥汗国、高句丽王国和西域国家,并击败了吐谷浑汗国。
[img]369837' />
唐军长期处于胜利状态,非常轻敌,对吐蕃的军事力量没有太高的重视,从出兵的数量也可以看出。
薛仁贵和阿史真的以3万军马深入乌海,而他的副将郭待封统帅的2万后勤部队却陷入吐蕃的重重围困,全军覆没。
吐蕃充分利用唐军孤师远征、后勤断绝的劣势,集中优势兵力集中打击。
二是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大非川战争前一年,唐朝刚刚平定了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王国,数十万唐军主力来不及回到吐蕃。
吐蕃利用唐军东征的机会,吞并土谷浑,入侵安西地区,挑战唐朝的威严。
唐高宗仓促命令薛仁贵为教练,让他出征吐蕃。
[img]369838[/img]
薛仁贵和郭待封出师时,总兵力只有5万人。
吐蕃轻骑兵曾在新疆、西藏、青海、印度、尼泊尔等地摧毁了印度的天竺王国。
吐蕃国内兵强马壮,依托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居高临下,不断入侵唐代四川。
吐蕃宰相防守薛仁贵的进攻是关于钦陵的。他非常重视唐朝的进攻。他不仅下令全民参军,还组织了西羌、吐谷浑、吐蕃联军,总数达到40万。
这场战斗是薛仁贵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彻底打败了他。
[img]369839[/img]
第三,唐军将军不和
唐高宗以薛仁贵为教练,郭待封为副教练,下令西域唐突厥联军从北配合唐军进攻。
薛仁贵利用轻骑兵的优势击败吐蕃前锋,进入乌海,命令郭待封带领后勤部队坚守后方。
郭待封立功心急,盲目出击,结果陷入吐蕃围困,全军覆没。
吐蕃40万军队前后攻打薛仁贵,唐军战局不利。薛仁贵在后勤断绝、敌人层层围困的情况下,大败而归。
战后,唐高宗追究薛仁贵的责任,将他削职为民。
[img]369840[/img]
大非川战争的后续影响:
这场战争是唐朝建国以来最大的惨败,也宣布了唐朝对外扩张的停止,转而对付吐蕃。
唐军被迫从中亚撤退到葱岭以东,停止向西扩张,并在河西和安西与吐蕃进行拔河。
唐代的军事制度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军事制度,实际军事数量受耕种土地的限制。
此外,由于隋末动乱,人口减少,唐初常备军的实际数量约为40万,超过这一数量有夸大的嫌疑。
大非川战役期间,唐代5万河西军精锐损失惨重,随后不得不调动重兵防御吐蕃。
对吐蕃来说,吐谷浑的故土被这场战争完全吞并。
[img]369841' />
唐太宗原本想依靠土谷浑作为河西走廊的屏障,而不是灭吐谷浑。
但吐蕃攻下吐谷浑后,就可以从这里直接攻击唐代的河西走廊和陇右地区。
吐蕃凭借地理位置往往先发制人,这就是唐朝与吐蕃战争处于焦虑状态的原因。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彻底打败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