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img]367091[/img]
孙资三岁丧亲,由兄弟姐妹抚养长大。长大后进入太学,赏识同郡重臣王允,推荐县令。后兄为人害,孙资刺杀敌人后带着家人回家,好友贾悝jy推荐给曹操帐下。先为功曹,后任计吏,参丞相军事,受尚书令荀子称赞。魏国成立后,孙资为秘书郎,后转右丞,改中书令,给事中,赐爵关中侯,与刘放同掌。后进爵关内侯。魏明帝即位后,孙资和刘放权势重大,备受青睐。累迁至卫将军,仍兼中书令,进爵中都侯。孙资以特进逊位,正始七年(246年)。十年(249年)复为侍中、中书令。第二年再次逊位,拜古骑将军,侍中。
嘉平三年(251年),孙资去世,头衔“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资三岁丧亲,由兄弟姐妹抚养长大。长大后进入太学,同郡人王允赏识他博学多才,推荐他为县令。曹操担任司空时,曾征辟孙资为官,恰好孙资的兄弟为人害,他暗杀敌人后带着家人回家,无法赴任。后来,孙资在朋友贾悝jy的劝说下出仕,历任功曹、县长、参宰相军事。曹氏集团首要谋臣、尚书令荀子曾称赞:“北方承乱已久,称其贤智零散,今日是孙计官!"不久,曹操上表任命孙资为尚书郎,但孙资以家境困难为由,回到河东郡。
始掌机要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建立官属,孙资与沛郡人刘放一起担任秘书郎,掌管机关文件, 被倚成左右和耳目。
建安21年(216年),曹操入爵为魏王。孙资和刘放仍然掌握着文件事务。后来,他们分别担任右宰和左宰,负责朝廷尚书省的日常事务。曹丕继承父位后,计划篡夺汉朝。孙资和刘放是他的知己。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即改秘书省为中书省。因为孙资和刘放资历相当,刘放被任命为中书监,孙资被任命为中书监,孙资被任命为关中侯。在中书监居中书令之前,中书监和中书令的地位是同班同学,共同掌管政府,开中书省长是宰相的先例。
三年(222年),孙资进入爵关内侯。
[img]367092[/img]
黄初六年(225年),吴国彭绮举兵叛乱,宣布为曹魏讨伐吴国。有人建议趁机砍吴,孙资再次劝阻,认为彭绮的叛乱不会对吴国造成很大伤害。一年后,彭绮真的失败了。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孙、刘仍担任中书令、中书监,权势重大,深受青睐。他先后加入了散骑常侍和侍中,孙资进入乐阳亭侯爵。当时诸葛亮出师攻南郑,朝臣多派兵征服。孙资以太祖(曹操)征张鲁占城不久失守为教训,劝曹睿按险坚守,使蜀汉军徒耗兵,曹睿接受。蜀汉军失败后撤退。
太和两年(228年),乌丸校尉田豫讨伐柯比能,击破后退回马邑,柯比能率3万骑兵包围田豫。曹睿问孙资,孙资说:“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柯比一直可以回信。发诏书命令阎志说服柯比能,不用劳动老师就能解决。”曹睿从此,柯比能退兵,放回田豫。
太和六年(232年),吴主孙权派周贺率舟百余护使渡海到辽东,引诱辽东太守公孙渊背魏联吴。曹睿得知后想讨伐,朝臣以为公孙渊被封为重爵,与吴隔海,不舍近求远,奉主吴国。孙资分析后,力主加兵辽东,歼灭吴军,使公孙渊害怕叛逆。曹琏遂派田豫、王雄分两条路带军到辽东,田豫斩周贺于成山。同年12月,公孙渊果斩吴使头颅献给魏都洛阳。孙资以功入爵左乡侯。
青龙元年(233年),孙资与刘放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景初二年(238年),公孙渊复叛,魏军大举出兵,将其摧毁。孙资参与战略,以功进入爵本县中都侯。
从黄初元年(220年)到景初二年(238年),孙资和刘放掌权近20年,尤其是曹睿在位的十几年里,他们都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情。朝廷决定大事,也经常让他们决定是非,择定而行。中书省的权力很大,官员们听了“中书”的名字,都奉行不敢违背。中护军蒋济曾写信,认为两人的权力太重,每天都在为皇帝服务,所以要提防,避免“恶吏专权”的弊端,曹睿不听。
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领兵在外,权重很高,经常被诽谤。然而,孙先生的理性争论表明,他们通常的行为使他们不受怀疑。充满宠物和徐邈可以保持他们的名声,并依靠孙先生的帮助。田豫等人曾诽谤孙先生,但孙先生不在乎。后来,田豫等人感到羞愧,要求和解。孙先生同意了,并要求长子孙宏娶田豫的女儿,并在家照顾老田豫。
[img]367093[/img]
力荐曹爽
同年,曹睿卧病在床,打算安排后事,以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曹爽、顿骑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为辅。夏侯献、曹肇早就对孙、刘二人的长期专权产生了怨恨,曾指着大殿前的一棵鸡栖树借题发挥,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孙、刘闻知,非常害怕,决心阻止他们掌权。有一天,曹睿准备让曹宇以将军的名义辅政,曹宇像往常一样谦辞推让,曹睿问进卧室的孙资和刘放:“燕王应该是这样吗?孙、刘二人回答说:“燕王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好,才推让。明帝问:“谁能承担这个重任?当时只有曹爽在身边,两人知道他无能,便异口同声地说:“曹爽能行!曹爽紧张得汗流浃背,不知所措,被刘放踩了一脚示意,赶紧跪下谢恩。二人随后推荐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睿听从了他的建议,决定由曹爽和司马懿协助。但又认为曹爽软弱,司马懿阴狠,不放心把权力交给他们,下令停止之前讨论过的事情。孙资、刘放再次见到曹睿,力主下令维持原议。曹睿不得不同意。两人要曹睿立即下诏,曹睿拒绝说:“我很累,写不出来。刘放遂抓住曹睿的手,勉强写下诏书,于是出宫当众公布,罢了曹宇等人的官职,不得留在宫中。司马懿掌握朝政,曹爽和司马懿。
[img]367094' />
晚年岁月
景初三年(239年),曹睿去世,齐王曹芳登位,刘放、孙资各增邑300户。孙资之前有1000户,封爱子亭侯,次子拜骑都尉,余子拜郎中。
第一年(240年),朝廷加孙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丝,仪同三司。
正始六年(245年), 孙资任卫将军,仍领中书令。
七年前(246年),朝廷又封孙资一子为亭侯。刘放、孙资都以年老让位,每月朔望之日仍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
初九年(248年),曹芳下诏赞赏孙资,给钱百万。同年,孙资以侯退休回家,居住在京师,地位崇高,影响很大。
在嘉平的第一年(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杀死了曹爽,独自掌权,依靠孙资,要求他的官员恢复职务。第二年(250年),孙资再次逊位,崇拜将军,转侍,特别进步。
[img]367095' />
嘉平三年(251年),孙资去世,贞后。
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孙资简介 孙资的生活经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