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1170~1219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又称灵芝和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的优秀诗人。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是“二妙”。《二妙集》选择姚诗121首,贾诗81首。大部分是五言诗。
宋太祖八世孙赵师秀。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徐照(字灵晖)、徐祺(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又称“永嘉四灵”,又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元年(1195),宁宗庆担任元主簿,后为君州(今江西高安)推官。仕途不好,自言自语“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杭),逝于临安,葬于西湖。
[img]365472[/img]
作品评价
绝大多数是五言诗。自沈泉期以来,又编了76部《众妙集》,排除了杜甫,而选刘长卿诗却多达23首,编选目的与《二妙集》相似,大概是对《二妙集》的补充。作诗尚白描,反对江西诗派的“资书以为诗”。然而,在写诗的实践中,他经常攻击姚、贾诗和与姚、贾风格相似的诗歌的命运,或套用其句法。比如姚合的《送宗慎言》“驿路多连水,州城半云。赵诗《薛氏瓜庐》有“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就是一个例子(《诗人玉屑》卷十九引黄升语)。他擅长五律,中间两对描写风景,偶有警句,如《桐柏观》中的“瀑布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等。然而,整体完整的人并不多。自称“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加一字,我怎么了!"(刘克庄《野谷集序》引)可见尴尬。七绝《约客》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处处青蛙。半夜不来,闲敲棋子落灯。“清净自然,被很多选本选录。
有《赵师秀集》两卷,别本《天乐堂集》一卷,已丢失。其《清远斋集》一卷,包括《南宋群贤小集》和《永嘉诗人祠堂丛生》。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是南宋后期诗坛的文学流派。他们的籍贯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四个人的字或号都有“灵”字,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祺字灵渊,徐照字灵辉,四个人的诗歌风格和生活经历都有相似之处,所以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叫“永嘉四灵”。他们都是中下层文人,有的当过小官,有的终身未仕,充满怨恨。所以在诗歌方面,他们明确以贾岛、姚合作为人生经历与兴趣最接近的榜样,以五律为写作的主要载体,刻苦雕琢推敲,锤炼字句,表现出一种凄凉冷漠的心态和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赵师秀在“永嘉四灵”中排名第四,但就影响而言,他的地位最为突出。这不仅是“最好的”(何尚的《酒园诗》)和“名冠四灵”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他总结了同事们的艺术主张,通过编辑《二妙》和《众妙》两集,公开打出了晚唐宗法的旗号,以“姚贾诗法”
相号召直接影响了大量江湖诗人,打破了江西诗派“资书为诗”生硬晦涩的局面,主宰了南宋末诗坛。刘克庄的诗《悼师秀》说:“当你赢得斯人的时候,词林也是可悲的。世界上空有字,世界上没有诗。”虽然语言毫不夸张,但它反映了赵师秀作为大多数江湖诗人心目中开启一代诗风的诗歌领袖的地位。
南宋赵师秀生平简介,永嘉四灵中优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