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记(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江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河津县1972年分为万荣县),初唐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外。不乐于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天下大乱,弃官返乡。唐武德中,诏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耕东皋山(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称“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喝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注有《老》、“庄”。它的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豁达高贵,直追魏晋高风。律体起源于六朝,形成于隋唐时期,无功为先声。
少有大志
王成从小就很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11岁的王成游历京都长安(今Xi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场的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第一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他的进取精神是,进入唐朝后,他不能在台辅,所以他逐渐失去了经验的心。
[img]365087[/img]
三仕三隐
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然而,他天生骄傲,不想在朝鲜工作,所以他想成为扬州六合县的城市。因为喝酒不做任何事,世界也乱了。因为劾,他解决了。叹了口气说:“网罗在天,我安心!”是回到乡下。
翻译:大业年间,王绩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王绩不喜欢当朝廷官员,要求当六合县城。他喜欢喝酒,不管公务如何。此外,世界动荡不安,他被弹劾,所以他解雇了官员。王绩感叹道:“就像陷入天地网一样,到处都是束缚。我能去哪里?”于是他回到了家乡。
高祖武德初,朝廷以前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者问:“待诏何乐邪?”回答:“好酝酿可爱耳朵!”侍中陈叔达听到了,每天打架,被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
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按照门下省的规定,每天给良酒三升。弟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吗?”回答说:“待诏工资低,孤独,只有好酒三升才让人怀旧。”陈叔叔听到后,从三升加到一斗,被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年,以病罢官。
复调有司,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成绩求成,官部以非流不允许,成绩固请说:“有深意。”除此之外。革死,妻子送酒不绝,岁余,又死。说:“天不让我喝酒吗?”弃官。
王成再次被朝廷征召为司。时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成自求任太乐成。官员们认为这不符合等级,不同意。王成坚决要求:“这是我深深的愿望。”官员们终于按照王成的要求任命了他。焦革去世后,他的妻子一直给王成送酒。一年多后,焦革的妻子又去世了。王成说:“这是天堂不允许我喝酒吗?”他放弃了官员,离开了。
隐居着述
王成隐居家乡后,以焦革家酿酒法为经典,以杜康、仪狄为酒谱,擅长酿酒。李春风称赞他说:“王军,你是酒家南东。”
王吉居住的东南部有一块盘石,上面建了杜康祠祭祀,与焦革相匹配。王吉的《醉乡记》只在刘玲的《酒德颂》之后。他喝了五桶酒,直到他不喝醉。有些人邀请葡萄酒,无论地位如何,总是去,有“五斗先生的传记”。一开始,王吉的哥哥王宁是隋朝的作家,他死于写隋朝的书。王吉继续了他未完成的职业生涯,也未能完成。
重病而逝
贞观十八年(644年),王绩病重,预料到自己去世的日子,就像陶潜的《自祭文》一样,给自己写了墓志铭,并告诉家人薄葬。
唐代著名诗人的王绩是怎么死的?人物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