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张亮是最憋屈的一个。张亮忠于侍君,却被诬陷谋反。李世民一杀了他,就后悔了。
张亮生前被授予云国公,在凌烟阁二十四英雄中排名第十六。虽然排名很低,但除了老先死者,张亮的排名还是比较客观的。毕竟,在程咬金和秦叔宝之前。
众所周知,凡进入凌烟阁的人,一定是功勋卓著,是开国功臣之一。虽然张亮也在这一列,但他的人生简历却相对简单。
[img]364428[/img]
张亮来自郑州荥阳,小时候家境贫寒,早年投入瓦岗李密账下,是一名被徐世绩领导的将军。后来,张亮随徐世绩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郑州刺史。那时,房玄龄看到张亮有才华,便向秦王李世民推荐。李世民重用张亮,视为心腹。张亮对李世民极其忠诚,在战场上拼搏,在权力斗争中保守秘密,为李世民争取主动。李世民登基称帝后,张亮因功被封为右卫将军、怀州总管、长平县公。
与布兵打仗相比,张亮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治国理政。事实证明,这是真的。贞观初年,张亮担任三州都督,分别是三州、夏州和都督。在此期间,他抑制了强大的力量,抚恤了贫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世界的称赞。
陈国公侯君集案发生后,张亮因检举有功获得唐太宗奖,改为刑部尚书,参加朝政,权力等同于宰相。可见唐太宗对张亮的重视。
[img]364429[/img]
当然,唐太宗看重张亮是他的忠诚。唐太宗和他以前没有君臣之间的怀疑。然而,张亮更为复杂。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诚实而诡计”、云云,“虽外敦厚而内不情”。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证明了这一点。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一份密报呈唐太宗。据秘密报道,刑部尚书张亮正准备谋反,并有以下证据:一是张亮私下养了500多个义子,故意谋反;二是张亮手臂上长出“龙鳞”,这实际上是一个不规则的迹象。刑部尚书谋反非同小可,唐太宗立即派人调查此事,结果一一核实。当然,这种验证只是重点。张良有义子,但不超过500;张良的手臂上确实有龙鳞状的东西,但很可能是银屑病等皮肤病。在审讯过程中,张亮否认了这一点,此时张亮的朋友公孙常站了起来。公孙常是个术士,善于看相,他声称亲眼见过张亮身上长着“龙鳞”。
[img]364430[/img]
张亮无法辩护,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无法辩护。张亮被举报了一些事实,无论是真是假,都对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虽然唐太宗怀疑张亮谋反,但他还是把他押在长安西市斩首,并没收了他家的全部财产。
张良谋反虽然证据不足,但还是草草结案。一年后,唐太宗在讨论刑部侍郎职位空缺时,提拔了对张良案有异议的李道裕。可见唐太宗已经后悔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英雄身上的牛皮癣被术士称为[龙鳞],唐太宗[拉出来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