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美国音乐大师”的科普兰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俄罗斯犹太家庭。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十七岁开始学习戈德马克的音乐理论,但他对其严格的传统教学方法感到厌恶,并对德彪西、斯克里亚宾、穆索尔斯基和其他作曲家感兴趣。从1920年到1924年,他在巴黎师从娜迪娅·布朗热,陶醉于花都令人兴奋的文化氛围。当时,贾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正在上演德彪西、拉威尔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上述作曲家对科普兰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格罗戈》(1922-5年,1930年改写为《舞蹈交响曲》)有明显影响。当布朗热作为管风琴家首次访问美国时,他委托他创作《管风琴交响曲》(1924年),科普兰确立了他在美国主要作曲家的地位。
[img]364356[/img]
在巴黎期间,他听到并目睹了欧洲各国民族音乐风起云涌,并决心发展美国民族的风格。1926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等早期作品采用了爵士乐节奏和美国黑人布鲁斯歌曲的和声。但《钢琴变奏曲》(1931年)作曲家认为“我最好的创作之一”,典型地反映了其早熟的现代抽象风格和简洁的表达方式。新鲜独特的科普兰风味贯穿其全部创作,远比爵士乐更恰当地成为美国新兴经典音乐的象征。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日益恶化,促使科普兰寻求更受欢迎、更贴近时代的风格。《小伙子比利》三部牛仔芭蕾(1938年)、《牛仔竞技会》(1942年)和获得普利策奖的《阿巴拉契亚春天》(1944年)体现了这种追求。这些作品赢得了大多数观众,并与他们的电影配乐(1948年奥斯卡奖)一起,成为好莱坞西部电影背景音乐的无数典范。根据麦卡锡委员会的说法,科普兰的大众风格也反映了左派的政治立场或“共党倾向”。1953年,该委员会曾禁止其作品留传,但音乐界一致支持科普兰。虽然科普兰的创作风格包含了大量的美国民歌,但他从不复制,而是嵌入了自己独特的节奏,总是将民歌元素融入其独特而广阔的音乐视野。第三交响曲(1944-6年)的最后一首乐章,是他自己写的一首名歌《凡人号角》(1942年)扩展而成的幻想曲。
科普兰从未放弃严肃的抽象音乐词汇,甚至在两部管弦乐作品《内涵》(1962年)和《内省》(1967年)中对十二音系统进行了滞后的探索。然而,当时他已经从塑造转变为顺应美国音乐。20世纪70年代,科普兰的灵感逐渐消退,创作停止。受到广泛喜爱的科普兰转而鼓励在坦格伍德音乐节和哈佛大学的老师们逐渐被他们所取代,因为他们的年轻同事。晚年热衷于指挥,但1983年底因早老性痴呆症退休。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上,他选择了阿巴拉契亚的春天。也许这部作品是震颤派的(Shaker,歌曲《简单礼物》的变奏是由于在宗教仪式上颤抖而得名的美国基督教新教派别。在这个日益复杂的时代,它一生的音乐创作被成千上万的观众所证明。
阿隆·科普兰有哪些轶事?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