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看过三国的人都会为刘备后刘禅的荒谬行为感到遗憾,尤其是阿斗的一句话让阿斗这个名字成了笑话。
然而,诸葛亮死后,阿斗提出了一个问题,这让诸葛亮意识到阿斗不是傻瓜,而是一直在隐藏自己。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阿斗的能力。如果他是个傻瓜,诸葛亮怎么能真正屈服呢?他可以改变刘备的次子继位。
至于阿斗在亡国后的表现,只是为了避祸,曹家真的很迷茫,保住了他的一生。
[img]363306[/img]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安心辅政只是忠诚。
还有刘备死后的话。
刘备死前用了一句话,阿斗若不贤,你可代之断了诸葛亮的后路,即使他真的有这颗心,被刘备这句话也失去了欲望。
[img]363307[/img]
@ 刘备死后,诸葛亮只是包揽朝政,让世人觉得刘禅没用,于是把重任推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多次以弱蜀功强魏。
虽然没有效果,但几乎多少次攻下魏国,可惜时不我待,这也成就了诸葛亮的名声。
但刘备真的只留下这只手吗?事实上,刘备知道,仅仅刘禅的行为就足以让诸葛亮不可能谋反。
[img]363308[/img]
当刘备发自内心地对诸葛亮说话时,包括刘禅本人在内的朝鲜大臣实际上听到了这些话。听到父亲这么说后,刘禅实际上只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第一个是面对诸葛亮,要么被废除,要么互相杀害。
第二条是示弱。
虽然前者见效快,但刘禅本人也知道诸葛亮的能力。如果他杀了他,蜀国不会长久支撑他,人民的心也会散去。至于替代品。
但刘禅知道自己表现不强,诸葛亮没有理由和脸废除自力更生。
[img]363309[/img]
刘禅知道诸葛亮这样的臣子最看重什么。
不是生前的权力,而是死后的名声。
诸葛亮不会像司马父子一样谋位,最多只会夺取权力,带领蜀国走向辉煌。
正是因为如此,刘禅选择了听话,诚实地做一个象征。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后人强加的想法。也许刘禅真的无能。他每天不问朝政,享受生活。
但是,看真实的历史三国志,却有相关记载。
诸葛亮死后,刘禅派李福去探望。
按理说,这个时候皇帝只需要问臣子身体怎么样。如果他关心臣子,他可以亲自慰问,但刘禅没有自己来,而是找到了其他人。
问的问题更让人心颤。
李福代刘禅问诸葛亮,自己带陛下问丞相,你死后,你儿子怎么安排?
这句话其实包含了深刻的含义,似乎给了诸葛亮选择权,但实际上切断了他为儿子谋权的后路。
这时诸葛亮才明白,阿斗其实并不傻,他只是太隐藏自己了!
诸葛亮说殿下不用担心,家里有800棵桑树,足以养活自己。
事实上,诸葛亮暗示儿子不会涉及政治,只会在家务农,像以前一样隐居。
如果陛下想用,也可以再请出山,但如果不想被限制,也可以放在山里。
诸葛的话是摆脱家庭专权的嫌疑。
事实上,刘禅并不在乎诸葛亮的专权,他自己的能力非凡,如果换一个也不一定能把握好朝政。
然而,专权是一个家庭,这背后的含义是不同的。刘禅派臣子问这样一个问题是为了测试对方的想法。
@ 其实刘禅不是傻子,而是后人的误会。
刘禅在处政方面可能没有天赋,但在就业方面,刘禅愿意下放权力,知道如何及时收回权力。
如此深沉,难怪诸葛直到死前才意识到刘禅的真实能力。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问了另一个问题,让诸葛亮大吃一惊,才明白刘禅并非真的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