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盖苏文(603-666年),又称渊盖金(渊姓),是高句丽(古代中国东北扶余民族建立的政权)末期极具争议的铁腕军事独裁者。
后代情况
长子:渊男孩
唐高句美人,字元德。元盖苏文长子,入唐后因为避讳唐高祖李渊名而改名为泉男孩。
唐高宗乾封第一年(666年),思立为莫离支。与二弟渊男建、渊男产不和谐。继承人之初,他出国旅游时,以渊男建,渊男产摄政。两人随后被派往军队,渊男孩率领契丹和漠河军到保别城,并派遣儿子渊向唐朝献上诚信。授平壤道行军总管,安抚辽东大使,持节。他立即被征入朝,加上辽东大都督和封玄阆郡公。
总章元年(668年)与李积攻平高句丽。以功进位右卫将军,晋爵卞国公。
[img]362474[/img]
仪凤二年(677年),奉诏安辑辽东,颇能安民。
仪凤四年(679年),卒于任,年四十六。“皇帝为举哀,赠并州大都督。丧至都,诏五品以上官哭之,死于向,勒碑。”(《新唐书》)
次子:渊男建
唐高句美人,渊盖苏文次子。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与弟渊男产逐哥渊男生,自立为莫离支。
总章元年(668年),唐朝与新罗军队讨伐高句丽,将军薛仁贵率军击败渊男建。渊男建逃回平壤。高句丽王高藏命令渊男产率领98人,持白旗向唐军总司令李绩投降。但渊男建拒绝投降,紧闭城门坚守,还多次向唐军出兵,但屡战屡败。后来,他把部分军事任务交给了和尚信诚,但信诚实际上是袁男孩派来袁男建的间谍。五天后,信诚打开大门,让唐军进入焚城。袁男建试图自杀,但失败了。唐都长安太庙被俘后,与高藏、百济国王扶余丰同时灭亡。唐高宗认为他是举兵抗拒的罪魁祸首,下令处决。后来,由于袁男孩的求情,他改判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县)。
渊男建死于流放地。
三子:渊男产
唐高句美人,渊盖苏文子。
乾封元年(666年),与二哥渊男建逐哥渊男生,拥立渊男建为莫离支。
总章第一年(668年),唐联合新罗攻打高丽。城将破,奉王命持有98名白旗帅首领,并在唐军指挥官李积军前请降。进入唐朝后,他被授予司宰少卿,还加了金紫光禄博士外置同正员。
圣历二年(699年),授予护军,万岁通天三年,封辽阳县开国公,迁营监大工匠外置同正员。
大足元年(701年),卒于第,年六十三,葬洛阳平阴乡。
姓氏考证
盖苏文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唐贞观16年(公元642年),时任高句丽东部大人的盖苏文发动政变,杀害高句丽王高武,立高藏为王,自任莫离支(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在他执政期间,中国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内部统治;积极准备外部战争,攻击新罗,挑起战争端,拒绝唐中央政府的停战警告,在辽东的历史遗留问题上与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导致贞观19年(645年)唐太宗征服辽东,直到高宗总章第一年(668年)消灭高句丽。由于著名的安市之战和建安之战发生在唐征辽东之战的营口地区,营口地区的许多文物和民间传说都与这段历史有关。因此,盖苏文成为营口民间家喻户晓的名字。
然而,人们对历史人物盖苏文的姓氏有着模糊的理解。民间传说认为他的姓盖(读为“葛”),并衍生出盖苏珍等“盖氏家族”成员。到目前为止,在营口的大石桥和盖州,人们还谈到了盖苏文的妹妹盖苏珍守卫青石关的故事,青石岭附近仍有所谓的“盖苏珍墓”。
[img]362475[/img]
但在中国正史文献考试中,明确记载了苏文姓泉。《新唐书·高丽传》记载:“有盖苏文人,或号盖金,姓泉氏。《资治通鉴》卷198记载:“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杀死了王武。同书卷201又载:“乾封元年,高丽泉盖苏文卒,长子泉男生代为莫离支。可见“盖苏文”只是一个名字,而不是一个名字。他的全名应该是“泉盖苏文”,他的三个儿子也姓“泉”:长子泉男孩,《新唐书》有传说:“春男孩,字元德,高丽盖苏文子也……弟男建,男产知国事。“二子泉男建,史书也有记载,《资治通鉴》卷201:“泉男建遣兵袭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打破。”
泉男兄弟及其后裔的墓志大多出土于洛阳郊外的莽山附近:泉男墓志的志盖篆书“大唐故特进泉君墓志”; 泉男产墓志的志盖题篆书称“大周故泉府君墓志”;
泉男孩的儿子泉献诚墓志未见志盖,志石首题为“大周故左卫将军右羽林卫上下上柱国卞国公赠左羽林卫将军泉君墓志铭并序”;
春献诚之孙泉避墓志也未见志盖,志石首题“唐故宣德郎骁骑尉淄川县开国子泉君墓志铭”
从上述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来看,盖苏文家族姓“泉”,似乎没有可疑的余地。然而,朝鲜出版的历史著作《朝鲜通史》写的是“渊盖苏文”,韩国学者徐炳国写的《高句丽帝国史》、中国台湾省学者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也写成了“渊盖苏文”。那么“泉”和“渊”哪个是本字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禁忌制度。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都应该避免。“禁忌”的地名、官方名称、人名甚至动物名称应该改为另一个类似的单词。在唐代,为了避免唐高祖李渊的名字,“渊”字大多改写为“泉”(少数改写为“深”)。陈垣先生在《史忌举例》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现将改“渊”为“泉”的史忌数例作为证据:
1、《老唐书·列女传》:“宋庭瑜的妻子魏氏,隋作郎彦泉之后也是如此。”彦泉是彦渊,避唐忌追改。
2、《晋书·地理志》:“阳平县清泉县。”清泉,本清渊,避唐忌追改。
3、《北史·张湛传》:“敦煌深泉人也。”深泉就是深渊,避唐忌追改,唐以前也不叫深泉。
4、《旧唐书·地理志》:“临清,汉清泉县。”清泉,汉本名清渊,唐人避讳追改。
5、《后汉书·献帝纪》:“兴平二年,杀光禄勋邓泉。”同书《五行志》作为《邓渊》,章怀改。
渊盖苏文所姓的“渊”,无疑冲犯了唐朝的国忌,因此在唐代文献中被改写为“泉”,
至于渊男孩的兄弟,作为高丽降,他将在唐朝当官,他想“入乡随俗”。他祖先的姓氏不过是朝廷的禁忌,所以他不得不改变“渊”的姓氏和“泉”,“泉君”这个词会出现在他们的墓志上。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渊”是盖苏文的真实姓氏,“泉”是唐代为了避免李渊的名字而改写的替代词。至于民间流传的“盖”(葛),更是无稽之谈。
苏文的后代怎么样? 关于他的姓氏研究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