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来,曹操第二次西征张绣时,发生了一个“割发代首”的故事,后来被传为历史故事。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却必须追寻第一次西征。但曹操说,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下令在许下(即许都附近)电田迁都。电田那一年,光许城收获了100万斛公粮(当时一斛合十斗)。看到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曹操开始讨伐一些不服从他的豪强,其中张绣(董卓的老将领)离徐都最近,威胁最大。张绣与荆州刘彪形成联盟,不仅对曹操“以天子为诸侯”的行为不满,还威胁要打进许都,抢劫汉献帝。
曹操闻报大怒,便将开始征讨的第一个目标指向张绣。公元197年1月,两军在河南白河、汉水分支(今河南白河)作战。张绣先是投降,后来因为曹操占领阿姨的愤怒而反叛,偷袭曹营,曹操大败。曹操总结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意识到除了自己,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军纪松弛,不堪一击。由此。他开始整顿军纪,先后颁布了各种军令、战令、行军、作战、扎营等。,并宣布全军上下。不管谁违反纪律,都会受到惩罚。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曹操开始第二次征伐张绣。现在是割麦季节,为了严格的军纪,曹操一开始就下令军队士兵:“凡践踏麦田的人都将斩首!当他看到一片麦地经过时,士兵们都很小心,生怕踩到一棵麦苗,心里很高兴。出乎意料的是,在快乐的时候,一只受惊的斑鸠从麦子里飞了出来,撞上了曹操的战马,战马受惊了,蹭进麦田,蹭倒了一片麦子。
曹操飞上前来,勒住马缰,下令全军停止前进。然后,他打电话给军事法律法规的官员,问:“我应该根据规定给我定什么罪?”官员说:“你是一军之首,还要统帅全军,知错就行,不能定罪。曹操说:“法律是我制定的,我怎么能破坏呢?他稍微沉思了一下,又说:“我犯了法律,本该同等治罪,但我是教练,要统一战斗,不能处死。我该怎么办?说着,他拔出剑,割下一把头发,传令全军:“我犯了罪,应该斩首;但现在还要统兵以割发代首!”
[img]362472[/img]
曹操割发代首的事传开后,全军上下都震惊了,谁敢再违法!
曹操:割发代首,无人敢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