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包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为什么被后人演义反复推崇?根本原因是包拯在历史上连续扳倒了三位三司使。
而看北宋叶梦《石林燕语》记载:
包孝为中丞,张安道为三司使,孝为攻罢之。既然叫宋子京,孝肃又说他在蜀燕喝得太多,改知郑州。即除孝肃,便就命。欧公时是翰林学士,因疏孝肃攻两人认为不能自己拿走,不无新田夺牛之意,孝肃虽然尝引避,但终于不辞而辞。元佑间,苏子因为中丞,攻罢许冲元,然后立即除了右丞。御史安鼎也以为言,两人固非有意者。然而,欧公的话也足以厚士风。
[img]360721[/img]
叶梦得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诗人,活跃在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年间。他的祖父母在宋仁宗的庆历年间担任翰林学士学位,他的母亲也是苏门四学士赵家的女儿。叶家可以说是一个官宦家庭。虽然叶梦得本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宋仁宗朝,但他对仁宗朝的掌故相当熟悉。因此,包拯弹劾三司使的记录非常可信。
笔记中提到,包拯当时的官职是御史中城。宋代,御史负责弹劾百官,御史台最高官员是御史中城。作为御史中城的包拯,在宋仁宗年间先后弹劾了三位三司使。就这样,包拯名扬天下,成为人民心中不畏权贵、勇于言辞的典范。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评估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包拯弹劾的三位三司使不是贪官,也不是大奸大恶。这三位三司使都是有才华、有名气的宋朝著名大臣,但他们的个性,即个人道德上的一些缺陷。
上述历史资料中没有提到第一任三司使。他的名字叫张耀佐,是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的叔叔。这个人在历史上相当聪明和强大。他从基层一步一步开始,在民间享有良好的声誉。事实上,他有资格成为第三任司使。然而,包拯建议张耀佐是一个外戚,祖先制度的外戚不能重用。因此,张耀佐被废除。
第二位三司使是张安道,他是宋代伟大的贤臣和名臣。张安道,名方平,字安道,才华横溢,永不忘记。他从政后取得了许多成就。他多次出使契丹,在仁宗后期书革除弊,深受学者和医生的尊敬。苏轼一生以张方平为师,将张方平比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换句话说,张方平不仅有才华,而且是忧国忧民的好官。为什么包拯要弹劾张方平?
原来,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买了一所房子。包拯认为,张方平是一个欺负他人的人,不配担任执掌国家财政的三司使。
[img]360722[/img]
包拯的话很犀利,在弹劾章中攻击张方平“无耻,不能居大位”。经有关部门调查,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张方平利用权力欺压人民。但根据宋代官场惯例,只要被御史台弹劾,相关官员就会立即停职。
此外,据记载,包拯年轻时被首相吕夷简提拔,深深感受到吕夷简的恩德。然而,张方平与吕夷简不和。或者因为这个原因,包拯想扳倒张方平。
张方平不知不觉被解雇了。继任者是宋子京。这个宋子京,名宋祁,字子京。这个人更有名。他有一个著名的词,广为流传,叫“红杏枝春闹”!宋祁也被后人称为红杏尚书。
为什么宋祁会被废除?叶梦记载“蜀燕过度饮酒”。也就是宋祁在四川当官的时候,饮酒会超出了规定。叶梦得含蓄地说。其实包拯是弹劾宋祁的生活方式腐烂,男女关系混乱。
据其他史料记载,宋祁家已有十几个小妾,但在四川当官时,还是买了不少歌姬舞姬,全家都在吹拉弹唱。
包拯人为,三司使是主持一国财政之高官,生活作风必须严谨。像宋祁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当三司使。因此,宋祁也被停职反省。
然而,当宋祁担任第三任司令时,他是否以权谋私、贪污堕落?没有。此外,史料记载,宋祁先把那些女人买进家里,成为歌手。换句话说,宋祁没有违法行为。只是没有包拯那么正确。
三位三司使在短时间内被罢免。宋仁宗召集宰执大臣讨论候选人。有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成为三司使。最后,宋仁宗不得不让包拯担任三司使。
[img]360723[/img]
言下之意很简单:好吧,你不能为任何人做任何事,那你就来当吧!
包拯接到法令后,好几天都关门了。他知道这项任务必然会引起批评。后来,皇帝下令催促他上任。他担任三司使后不久,宋仁宗也知道包拯很尴尬,所以他提拔包拯担任中央副使。
叶梦得提到欧阳修攻击包拯“新田夺牛”,这意味着欧阳修人对包拯并不真实。只要别人的牛踩在你的田野上,你就会抢走别人的牛。言下之意是,几位三司使的生活方式只是一个小问题,根本没有严重到被废除。最后,包拯成为了三司使——从御史到三司使的晋升,这让欧阳修认为包拯是故意的。
包拯的初衷自然不会那么肮脏。在历史上,包拯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个人道德,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不像《后世演义》中那样聪明,可以审判案件,但他遵守规则,严格,不偏袒自己,这是世界公认的。
为什么欧阳修要嘲笑包拯?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