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时,他们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就是孔融让梨。因此,孔融是许多年轻人心中美德和智慧的化身。这个形象伴随着许多人的一生。但是,梨后的孔融怎么了?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从小就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最终处决了“道德污点”,甚至杀害了妻子和孩子。
可悲的是,孔融一个9岁7岁的孩子死前从容不迫,说了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覆巢下有完卵?
[img]359705[/img]
1、孔融惊世言论
据《后汉书》报道、根据《资治通鉴》等书籍的记载,曹操在杀害孔融之前就陈述了自己的罪行,其中最不可思议的罪行是孔融说了以下令人震惊的话——“父之于子,应该有什么样的亲人?说到它的初衷,真的是情欲。儿子对母亲,也是嘲讽?比如在寄物中,出来就离开”。
——父子之间怎么会有亲情?探索结果的起源只是情感和欲望的产物。母子之间怎么说?也很简单。比如把东西放在罐子里,拿出来之后,两者就没有关系了。
这句话在当年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即使在今天,也会引起争议。更何况千年前孝顺治国的汉代,更何况惊人言论的出版者是孔子的二十代孙子...
2、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虚名
孔融之死以“不孝”的名义被处决,与他让梨的美德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道德污点”并不是他被杀的唯一原因。据《资治通鉴》记载,他“才疏意广,结束失败。高谈清教,溢出官曹,辞气优雅,可以玩,可以背诵。很难理解事实和事实。但是,它可以被抓住,但是它的视力很疏远;造次可以赢得人心,久久不愿意附。它的任命,好奇取异,多抄袭轻才。”
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虚名
翻译:孔融志大才疏,做不到一件事。我喜欢大声说话,偏袒政府,优雅地说话,让人有趣地背诵,但我所说的话不能具体实施。他只会说疯话,说实话,各种漏洞。虽然一时可以赢得人们的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看透了他,不再依赖他。他任命的官员都是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大部分都喜欢耍小聪明,性格轻浮。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只会说话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在关键时刻只会伤害别人。对此,史书也有生动的记载。
3、曹操收留了战败
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名人应该能够赢得一点名声,但在东汉末年,孔融甚至带领军队杀死——黄巾军攻打北海县时,孔融战败并退守都昌。由于军队少,食物少,孤立无助,他的下属建议他联系袁绍、曹操和公孙赞以保护自己。
但孔融不听,固执的脾气也杀死了建议者,导致下属离心离德。在袁谭的猛烈攻击下,孔融的军队伤亡惨重,最终有数百人。面对困难,孔融没有探索军事情况,没有讨论对策,没有监督战争,仍然沉迷于自恋。
历史上,虽然都昌城外的杀声令人震惊,但孔融却躺在案几上拿着书看,同一群“粉丝”依然高谈阔论。最后城破只关心自己的逃命,妻儿都被俘虏了。然而,我和曹操是老熟人,所以我被曹操收留,在朝廷工作。
4、以嘲讽曹操为能事
可以合理地说,曹操收留了士兵的失败,并成为了朝廷的命官。孔融应该过上好日子,至少要照顾好自己的嘴。但孔融不喜欢。从那以后,他专门嘲笑曹操。
曹操打下叶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不喜欢。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武王伐纣,用妲己给周公。”曹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孔融。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你就会明白当年发生了什么。
曹操没有和孔融竞争,把账记在心里。后来曹操准备攻打吴桓,孔融又说:“将军远征海外,很有能力。但是,如果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了苏武的牛羊,就可以一起攻打了!”这句话无疑是嘲笑曹操不自量力,盲目举兵。
由于战争田地荒芜,粮食收获不如一年。为此,曹操计划在民间禁酒。孔融写信给曹操表示反对,并用“像往常一样慢侮辱”这句话。与此同时,他们也反对曹操封侯。他们还互相写信,争论甚至责骂战争。
5、完卵安装在覆巢下
最后,无法忍受的曹操开始处死孔融,并指出了他的五大罪行:
其中一个:孔融过去守卫北海县。当他看到世界的混乱时,他招募了一群人,说:“在我的圣人之后,这个国家被宋人摧毁了。为什么拥有世界的人一定是毛金刀?”“毛金刀”是指刘姓,意思是汉代的国家。
二:曾与孙权使者对话,诽谤朝廷。
第三:位列九卿,不遵守礼仪,不戴谋出门,常冒着闯入宫中。
第四:说什么“父亲对儿子有什么亲戚?就其本意而言,其实是情欲。儿子对母亲来说也是一种嘲笑?例如,如果你把东西放进去,你就会离开。”。
[img]359706[/img]
第五:和你衡互相吹嘘,你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称你衡为“颜回再生”。真是大逆不道,侮辱圣人的声誉。
曹操再也受不了了了,处死了孔融
56岁的孔融被杀,妻儿也被杀。历史上,孔融有一儿一女,男9岁,女7岁,寄养在别人家。孔融被捕时,他们正在下棋,听到这个消息时不为所动。
人们问他们:“爸爸被抓了,你为什么还这么平静?”孩子回答:“覆巢下有鸡蛋吗?”哪个巢被毁了,鸡蛋没破?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在她去世之前,她的妹妹对她的哥哥说:“如果死者知道并能在地下见到他们的父母,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这样的孩子死于孔融,读历史的人经常感叹。如果孔融能够了解时事、进退、保护家庭和孩子,两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有所作为。
为什么孔融会被处死?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