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皇帝遇到文化奸相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今天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25岁的宋哲宗在1100年(元福三年)的第一个月英年去世。因为他没有留下后代,哲宗的母亲向太后和大臣推荐了赵霁。因为他从小就聪明勤奋,所以他受到太后的青睐。向太后想建立他,但他遭到了总理张敦的反对,说赵霁太轻浮了,不是皇帝的材料。
[img]358645[/img]
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霁(1082-1135),河北省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网图
然而,由于向太后的大力支持,19岁的赵霁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在位25年。
赵霁继位后,张敦立即遭殃,被贬出朝廷。虽然张敦是个无能的人,但他对赵结的评论确实是一针见血的。他非常喜欢听别人奉承的话。很快,一群恶棍聚集在他们身边,如蔡京、童贯、高秋等。他们互相勾结,挥霍朝廷的库存,几乎把王安石变法以来积累的库存白银折腾了5000多万。
蔡京提倡赵霁主张尽情享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为什么要日夜努力,勤理国政?
赵霁以蔡京为“重臣”,享受“天下之奉”,大权逐渐落入蔡京手中。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艺术上,蔡京绝不是等闲之辈。
官场上
在赵霁在位的25年里,蔡京当了17年的宰相,几乎和皇帝在位的时间一样长。他发现赵霁很轻浮。当赵霁听到别人谈论蔡京时,他立即把他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区。
而蔡京绝不为自己“伸冤”,一切都听从了“组织”的安排,他心里很清楚:皇帝离不开自己。
果然,每次赵霁贬蔡京出京,他总是在不久的将来召回他。
蔡京,“奸相”。网图
爱玩的赵霁怎么可能没有会玩的蔡京呢?据说赵霁生活贫穷奢侈,增加捐赠税,大肆搜索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
蔡京知道后,建议设立苏杭应奉局,搜索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为“花石纲”,运输汴京,修建“丰亨豫大”的园林,称为“根岳”。“花石纲”不仅耗尽了国库,还损害了许多人破产和家庭。
宋徽宗曾经成为“蔡父子之世”。蔡京的两个儿子蔡攸和蔡绦都崇拜大学士学位。蔡攸的儿子蔡兴也担任殿中监。就连蔡攸的妻子宋氏也有特权,可以随时进出禁令,受到赵霁的青睐。
艺术上
蔡京是艺术的“宰相”。除了绘画,还有书法。他的书法在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中排名第一。蔡京的书法相当精彩。初学者蔡襄和徐季海很快就放弃了。他们转向沈传师,但他们拒绝了。他们转向欧阳询问,转向“二王”,向所有家庭学习,自成一体。他的书法风格优美,字势豪迈,快乐沉着,风格独特,在国内备受推崇。
而我们的宋徽宗也是搞艺术的。他非常擅长书画,精心鉴别,并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倡导诗、书、画、印的结合。他无处不在地画花鸟、山水、人物、楼阁,这是大家的共同特点。他广收古物书画,网络画家,扩大翰林画院,让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画》。赵霁真书学薛曜,自创“瘦金体”,还写狂草。绘画注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眼,生动生动。徽宗还可以写诗,有三卷《宣和宫词》。作为书画大家,他的书画艺术才华横溢,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人影响很大。不幸的是,他出生在皇家!
当两个搞艺术的人相遇时,怎么能不擦火花呢?
1125年10月(宣和七年),金军大举南侵。恐慌的赵霁迅速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和蔡京、童贯等奸臣逃跑。幸运的是,李刚终于击退了金兵。
一年后,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等数千人,被护送到北方,历史上被称为“靖康之变”。
据说赵霁听到财宝被掠夺,并不在乎。当他听到皇家藏书被抢走时,他仰天叹了口气。
赵霁和蔡京的所作所为,使人心丧失,这样的王朝,怎能长久维持呢?
当文化皇帝遇到文化奸相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