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赵元妍手持金锏的“八贤王”原型。
宋朝历史上有八位王子吗?应该说,是的。只是他的名字叫赵元燕,他和上面提到的“八贤王”赵德芳是表弟。这个人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人们称他为“八王”,这是小说和歌剧中“八王”的原型。
宋太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他们都像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一样,以“德”字排名。例如,后来的宋真宗是宋太宗的三个儿子,原名是赵德昌。赵光义成为皇帝后,他不想让儿子跟随他的兄弟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因此,在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3年),他们都改为“元”字。
宋太宗的第八个儿子是赵。很多人认为他是《杨家将》中“八贤王”的原型。
[img]355725[/img]
赵出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小时候很聪明,宋太宗很喜欢他。每当举行宴会,他都经常被带到身边。
史书上说,赵元妍长得大耳朵,形象令人望而生畏(“元妍广鲶丰颐,坚决不可犯”);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但喜欢收藏书籍,擅长书法(“平生寡欲,只喜欢聚书,善于写作,善于二王书”);还说他喜欢儒家,经常和当时著名的儒家讨论儒家经典,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天下崇恐,名闻外夷”)。他也是个很有性格的人。史书记载,有一次他参加了宋真宗举办的宴会,艺术家的表演让他非常不满意。因此,在宋真宗的允许下,他大声责骂(“很多话”)艺术家,并命令人们鞭打艺术家,这让宋真宗非常生气。
赵元妍应该是整个真宗朝中非常有威望的贤者。
宋真宗死后,根据真宗的遗嘱,仁宗即位,年纪还小,皇太后刘氏垂幕听政。刘是一个心地坚强的四川女人,有着强烈的自尊和权力欲望。听政后,她大肆起用后党,严格防范赵氏宗室。不难想象,像赵元妍这样德高望重的赵氏宗室,一定是太后刘氏监控的重点对象。赵元妍担心自己会因为刘的猜疑和嫉妒而遭遇意外(“怕太后所忌”),采取了装疯卖傻的策略,不再上朝议事。就这样过了十几年,直到刘氏病死,宋仁宗亲政,他才恢复了常人的状态。
宋仁宗亲政初年,赵元模仿曾对王府的王府表示:“西夏王元浩如此猖獗,今天的首相有什么用?”人们害怕听到这样的话。可以说,赵元在政治上仍然不愿意孤独。
[img]355726[/img]
据宋史宗室传说,宋仁宗特别照顾赵元妍,关系异常好。为什么宋仁宗对赵元宛有着非同寻常的关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大宋之谜的“狸猫换王子”中广为流传:刘自己不能生孩子,所以李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被迫自己拥有,李不允许探视。虽然后宫、宗室甚至许多大臣都知道这件事,但由于刘的权力,没有人敢告诉宋仁宗真相,直到刘死后,宋仁宗也认为他的生母是刘,哭死了,给她加了四个字来孝顺。这时候赵真的不忍心看到仁宗认刘为母,于是他鼓起勇气,把真相本地告诉了仁宗。宋仁宗这才如梦方醒,将自己的母亲李氏追封为章懿太后,埋葬在父皇宋真宗陵墓的一侧。虽然在范仲淹等人的反复劝说下,宋仁宗并没有改变对刘太后的封礼,但赵元成让他知道了人生经历的奥秘,这是他一生无尽的感激之情。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八贤王”赵德芳,还是“八王”赵元燕,他们在北宋历史上都没有活跃太久。赵德芳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更不用说介入朝政了;赵元妍活跃的时期应该是宋太宗末期和宋真宗,但史书上记载的很少,尤其是缺乏具体的事迹。到了仁宗朝,赵元成了十几年的疯子,后来因为身体不好,也不可能参加太多的朝政。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揭露刘太后不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至于为什么在歌剧中给他添加了很多本不该是他的故事,目前还不清楚。
也许正是宋代宫廷轶事复杂,人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愿望和历史人物混为一谈,这就是赵元燕是八贤王赵德芳的原型。但充其量,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阴影。虽然他可以被称为八王,有一定的政治力量,但他手里没有“打昏君,打奸臣”的金牌。由于宋朝对王室成员的行为限制极其严格,他也很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赵元妍死于60岁。
赵真的是八贤王的原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