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阿保机成立契丹,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征服渤海国后,渤海国改为东丹国,立耶律倍为皇帝和东丹国主。从这些可以看出,阿保机自始至终都想把契丹的位置传给耶律倍。然而,阿保机的地球皇后述律氏不喜欢耶律倍。法律皇后认为耶律倍不像契丹人,更像汉族人。
阿保机去世后,述律利用耶律倍在渤海的距离回来所需的时间间隙,私下立次子耶律德为契丹皇帝,为辽太宗(辽太宗改名为辽)。按照正常逻辑,帝系传到太宗系,皇位基本与耶律倍无关,但为什么辽国(契丹)的第三位皇帝是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img]354497[/img]
第一述以律氏为代表的辽太宗、耶律李胡等过于凶猛,不受欢迎
辽太宗即位后,作为太后的专权,她甚至可以要求辽太宗立弟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弟、世界兵马元帅。作为皇位的继承者,辽太宗将来死后可以继续专权。
律师太后天生残忍。阿宝机死后,为了恢复人心,她可以砍掉一只手埋葬阿宝机。获得辽国权力后,权力来之不当。她对跟随阿宝机南征北战的英雄们非常不安。她以各种理由处决了许多前朝的大臣。例如,这些大臣给阿宝机发了一封信,说他们想念他。
讲法后的暴行让辽朝朝廷感到恐慌,所以讲法后的母子在辽国非常不受欢迎。辽太宗死后,几乎所有实权大臣都支持耶律阮,包括契丹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宫卫骑兵首领耶律安博等。在这些实权人物的支持下,耶律阮获得了王位。
第二耶律阮幸运地得到了代表辽国皇权的传国玉玺和军权的旗鼓
19946年,辽太宗率兵南下攻打后晋,担心耶律阮留在京师,可能会在率兵出征时造反,带领耶律阮。辽军南下,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晋人民反抗强烈。最后,辽太宗不得不带兵返回辽国。当他杀死胡林时,辽太宗突然死亡。
[img]354498[/img]
当皇帝出征时,代表皇权的传国玉玺和代表军权的旗鼓自然会被带到一边。辽太宗一死,当时领兵的南北院大王和禁军领导都支持耶律阮,自然落入耶律阮手中。
玉玺和旗鼓只是实权人物的象征性东西,作用不大。然而,对于辽国的人民和普通士兵来说,他们代表着最高的权力。谁有这两样东西,谁就是辽国的皇帝。
第三元老大臣耶律屋质协调
虽然耶律阮得到了远征军的支持,但北京师傅和皇太弟耶律李胡不会愿意失败。叙律后,耶律李胡带着留在北京师傅的禁卫部队南下,想从耶律阮手中拿回玉玺和旗鼓。
两军在黄河相遇,耶律阮这边兵强,耶律李胡自然打不过,首战失利。耶律李胡不得不把耶律阮的家人当作挡箭牌。
[img]354499[/img]
如果战争继续下去,耶鲁阮获胜的机会很大,但辽国的国力肯定会因为内乱而下降,他的家人也会受苦。这时,作为协调契丹内部事物的主官,耶鲁出来了。耶鲁是阿宝机祖父二子岩木后,被辽太宗任命为契丹皇室的协调人。
耶律屋质以皇室利益为出发点,在黄河两岸奔跑,站在公平的立场上,最终劝说律后和耶律李胡与耶律阮议和,历史上称之为“横渡之约”,最终使契丹避免了内乱。
在“横渡之约”之后,耶律阮终于坐稳了王位。
古人说,天时、地利、人和是事物成败最重要的三个条件,耶律阮全拥有天时(传国玉玺和旗鼓)、地理位置(随辽太宗南下,远离政敌述律太后和耶律李胡)、人和(南北院王等实权人物支持他)最终打败了辽太宗所立的皇太弟、兵马元帅耶律李胡,夺回了他父亲的辽国皇权。
耶律倍王子的位置是怎么来的?耶律阿保机传给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