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威震边关的哥舒翰输给安禄山?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威震边关的哥舒翰手里拿着20万大军,却惨败于安禄山。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哥舒翰是唐玄宗天宝时期的一代著名将军。他为抵御突厥入侵和保卫唐朝边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唐朝西部边民唱了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敢去临涛看牧马。”这是对哥舒翰边境成就的最佳赞扬。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在抵抗安禄山叛军时,拥有20万军队和潼关强大的防御工事。为什么全军在与安禄山叛军作战时被摧毁,导致潼关失守?叛军长驱进攻都城长安?

第一,唐玄宗好大喜功,急功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唐玄宗贪图享乐,忽视政府外,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唐玄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处理北方边关少数民族问题时,他贪图边功,把这么大的兵权交给了安禄山。

例如,在哥舒翰发动石堡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许多将军已经告诉了唐玄宗。石堡城是突厥集中全国力量防守的地方,不容易战斗,战斗也不有用。但唐玄宗只是想战斗。结果,哥舒翰损失了数万人,花了几个月才赢得,这可以说是一场悲惨的胜利。但唐玄宗没有吸取教训,但认为这是他的巨大贡献。

潼关问题也是如此。潼关守将原封常清、高仙芝。由于唐玄宗在军队布局上实外虚内,这两位名将在洛阳打不赢安禄山,退到潼关坚守。如果这两位将军一直守在潼关,安禄山可能无法前进。然而,唐玄宗听了宦官的诬告,杀死了这两位将军,并让生病的哥舒翰去接替封常清和高仙芝。哥舒翰到潼关后,继续执行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做法,不能坚持下去。然而,急功冒进的唐玄宗却强迫哥舒翰出击,哥舒翰大哭出击,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大臣们用力勾心斗角,而不是一心平乱。

除了唐玄宗昏庸之外,安史之乱的爆发和节节败退还在于朝臣们的不和。

一是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不可调和,安禄山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二是封常清、高仙芝、宦官边令诚不和,边令诚诬告唐玄宗,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第三,哥舒翰统兵后,与安禄山和安禄山的弟弟安思顺不和,诬告安思顺。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弟弟,但他并没有站在安禄山一边。在安史之乱之前,他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禄山会造反。唐玄宗不听。哥舒翰控制权力后,伪造证据,最终让唐玄宗杀死安思顺。

第四,哥舒翰和杨国忠不和。本来哥舒翰是杨国忠提拔出来对付安禄山的。但是哥舒翰掌兵后,他和下属秘密谋杀了杨国忠。虽然这可能是一种正义行为,但确实导致了不和。后来,杨国忠在唐玄宗面前诽谤,强迫哥舒翰放弃坚持,轻率进攻,最终全军覆没。

第五,哥舒翰的两个下属不和。哥舒翰在领兵前中风,无法处理日常事务,所以他把军事委托给了两个下属。其中,王思礼负责骑兵,李承光负责步兵。然而,这两个人不和谐,经常互相争吵,而生病的哥舒翰却无法解决他们的矛盾。

从上到下,都在勾心斗角,这场战争还赢了吗?

@ 哥舒翰是名将,不能起主导作用。

哥舒翰在边境时,是常胜将军。但在潼关,他的一系列做法确实值得商榷。

第一,痛哭出关,扰乱军心。哥舒翰反对出关,提倡坚持。后来这个想法遭到唐玄宗和杨国忠的反对,只好出关。既然要出关,就要面对现实,鼓励士兵,背水一战。但作为一名将军,他在这个时候痛哭出关。你是将军,但这样做不是在扰乱军心吗?军心乱了,一开始就输了。

[img]353398[/img]

二是指挥不当,没有战术。哥舒翰已经明白安禄山是用弱兵把他引进埋伏圈,用精兵包围他。他出关前就明白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没有针对性的战术安排吗?该怎么打?打不赢怎么撤退?他根本没有设计所有这些。就是直接把20万大军赶到安禄山的大口袋里。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名将做派吗?

三是被俘投降,名誉扫地。哥舒翰最终被安禄山俘虏后,他竟然跪在过去的敌人面前,称安禄山为“陛下”,向安禄山屈膝投降。他还说,只要安禄山留下他的小命,他就会帮助安禄山说服那些人投降。没想到,他手下的人都有骨气,坚决拒绝投降。结果安禄山觉得他没用,就封了他的高官,把他拿走,把他关进监狱。后来安庆绪逃跑的时候,又杀了他。他如此温柔地扫地,只活了一年,最后被杀了。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臣,这样的将军,潼关之战,怎么能赢?


为什么威震边关的哥舒翰输给安禄山?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威震边关的哥舒翰输给安禄山?原因是什么?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