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谋反是杀九族的大罪,被历代皇帝深恶痛绝。而且开国皇帝一般都怕功臣高权重,找理由杀功臣的现象很多。可以合理地说,李渊正好以此为理由摆脱了裴寂。为什么他不仅不杀裴寂,还派三个贵妃赔罪?为什么要让贵妃再去?
[img]352955[/img]
一、裴寂和李渊的故事。
12年来,隋朝北方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失控。杨迪皇帝杨光对此感到焦虑,决定暂时避开边缘,避免南方的灾难,并任命李渊留在太原。裴寂时任晋阳宫监,与李渊关系密切,友谊深厚。
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早就有了反隋之心,但他不敢向父亲解释。于是李世民和裴寂商量,用计划把李渊拉下水,共举大事。
裴寂先请李渊喝酒,在李渊酒热的时候,叫了几个晋阳宫的宫女为李渊服务。之后,他们向李渊明确了起兵的想法。
李渊原本有这个意思,但他犹豫不决,不确定。现在“享受”了晋阳宫杨光的宫女,已经势成骑虎,不得不在弦上发箭,于是同意起兵造反。
裴寂在晋阳宫打开军械库,把里面的粮草、军服、盔甲等全部交给了李渊。起义军兵强马壮,武器先进,粮草充足。
义宁元年,李渊在太原举起反隋大旗。军队一路势不可挡,以闪电般的势头赢得河东郡,渡过黄河,兵临长安城下。
李渊本想以不血刃、和平谈判的方式赢得长安,但长安守军不理会,李渊不得不下令攻城,长安迅速被打破。李渊的立代王杨宇是皇帝。
[img]352956[/img]
几个月后,李渊接受了杨宇的禅让,自立为帝,建立了大唐,封裴寂为右仆射,成为大唐第一任宰相。
武德两年,刘武周兵犯太原,李渊任命的将军姜宝谊、李仲文等相继战败。裴寂自荐,带兵据敌。
军队抵达太原后,驻扎在度索原。几天后,裴寂发现这里没有水。裴寂不得不带领军队去另一个地方。刘武周趁机追捕他。裴寂被打败了,唐军受了无数伤。裴寂独自逃回长安。
裴寂原本是文官,缺乏将军的才华,却渴望立功,行武将,贸然平叛,被敌人打得丢盔弃甲,这是正常的,导致晋东地区陆续失守。
但李渊并没有降罪,为了堵住众臣之口,只是将裴寂短暂下狱后又迅速释放,此后更恩宠有加。
每次李渊临朝,他都给裴寂一个座位,从不直呼他的名字。朝散后,他经常牵手裴寂,留在宫里,谈论政治。而且每次都采纳裴寂的所有建议。
二、裴寂被告谋反。
四年来,林州刺史韦云起诉裴寂图谋不轨,意愿造反。
当李渊看到它时,他非常不屑。一开始,他认为裴寂不会反感。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李渊开始调查,并没有忘记安慰裴寂:“我拥有世界,数你最大的功劳。清永远不会有两颗心。调查结束后,他会还给你正义。”
经审讯,谋逆罪的果然子虚无。
李渊以诬告罪处死史韦云。
然后,李渊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派了三位贵妃带着珍宝和御膳去裴府安慰裴寂,和裴寂共进晚餐,第二天回来。
李渊派贵妃去,呆了一夜,很容易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然而,我认为李渊这样做是为了向裴寂释放一个信号:他的李渊和裴寂就像一个家庭,可以像亲戚一样来来往往,住在对方家里。
至于贵妃留在裴府,当然不可能做任何事(借裴寂一百个勇气,他也不敢做任何事)。只是古人有一种“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想法。李渊想传达的就是这个想法。
三、裴寂的结局。
裴寂终于也没能得到好的结局。
贞观三年后,李世民将李渊宠爱的僧人法雅下狱,罪名为妖言混乱。法雅在审讯中把裴寂拉了出来。
于是,李世民放弃了裴寂的裁员,送他回家。裴寂请求留在长安。李世民斥责他:“你的才华不配现在的地位。只有太上帝的隆恩才让你排在第一位。我怀念旧情,不向你降罪,这是一种宽恕。”裴寂不得不回到家乡静州。
后来裴寂率家奴平定了静州的山羌叛乱。李世民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在唐朝做出了贡献,想召回长安。然而,到那一天,裴寂病逝,终年60岁。
有人告裴寂谋反,李渊为什么不相信还要派三个贵妃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