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而且不管是那些洪荒猛兽,光说那些自然灾害就够古人苦不堪言了。山洪爆发,洪水泛滥,水患在古代已成为威胁人民的最大问题。这时,一位名叫大禹的治水英雄诞生了,他为了治理汹涌的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一双脚踏遍三山五岳,完成流传千古的治水壮举,需要13年的时间。
[img]348699[/img]
当然,如果大禹一个人死了,他也完成不了这个牛掰项目。其中,对治水工程贡献最大的是【大费】哥们。大费,又称伯益,是大禹治水工程的副手。按照现在的职称,可以算是“副总工程师”。伯益最好的一点是,他发明了凿井技术,改变了人们只能沿河定居的局面。这样,人们就远离了河流泛滥的威胁,也可以在肥沃的土地上挖井种稻,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此外,伯益是《山海经》的素材提供者。如果没有他记录的那些奇闻异事,《山海经》就不会写得那么好了。
[img]348700[/img]
除此之外,伯益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嬴姓家族的祖先啊。因伯益能理解鸟语,再加上治水有功,舜便赐伯益为嬴氏。伯益的后人也逐渐成为诸侯,最终发展成秦国,在秦始皇那一代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伯益作为嬴氏族的祖先,曾短暂统领过中国大地。那是在皋陶福薄命浅,没等到就位就挂了。按禅让顺序,大禹选择伯益为下一任继承人。
[img]348701[/img]
然而,当大禹准备禅让给伯益时,他的心有了很大的波动。为啥?大禹执政时,各部落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壮大。自然,阶级分化是显而易见的。人一旦有了权力,就不会想着轻易交出去。之前使用的公有制和禅让制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而当时各方大小势力的领导,从个人情感上来说,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更愿意抓住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私有财产传给自己的孩子。
[img]348702[/img]
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曾经的治水英雄大禹也不能免俗。在大禹即位的那些年里,他也明里秘密地培养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即使禅让给伯益进行权位过渡,大禹也隐藏了很大的自私。从表面上看,伯益是大禹禅位的继承人。但在实际的权力管理中,真正的管理者是大禹自己的儿子启和他的亲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伯益上位后,各部落的诸侯支持夏启,逐渐疏远伯益。原因很简单,你伯益走的是公有制,夏启走的是私有制。
大禹死后,夏启有足够的资本和人脉成为天子,并以伯益的名义拉下正统继承人。估计这个结果一定是大禹想看到的!
大禹三过家门,不入赞千年!其实大禹的自私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