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董昭这个人并不出名,但在历史上,他对曹操的作用不亚于荀攸、贾诩等谋士。
与这些大谋士相比,董昭的优势在于实施,把好的规划变成好的现实。
董昭的舌头和拳头一样硬,既懂策划,又懂实操。
董昭出生于公元156年,只比曹操小一岁,但他活了80岁,直到公元236年才去世。曹操还专门向他学习养生。
[img]345988[/img]
事实上,这位老寿星比贾诩活得更长。大家都记得贾旭,主要是贾旭两次献计,曹操被打败了。
董昭和贾诩的区别也在这里。他似乎是专门为辅助曹操而生的。
在协助曹操之前,董昭曾为袁绍服务,但袁绍并不珍惜。
出生于孝廉的董昭,从基层县长、县长开始工作。袁绍占领冀州后,任命他参军。冀州的巨鹿县和魏县相继发生事故。袁绍派董昭为太守。董昭到任后,他看到了招聘,迅速平息了局面。
人才难得,袁绍称赞董昭。然而,董昭在张淼有一个弟弟,袁绍和张淼不和,有人诬陷董昭,袁绍想清理董昭。
今年是公元193年,董昭37岁,他找到了脱离袁绍的理由。
与荀子不同,他没有直接遇到曹操,而是被河内太守张扬留下。
然而,董昭建议宣传曹操。董昭还写信给占领长安的曹操将领,帮助搞好各方面的关系。
为了使诸侯大策划,三国许多谋士都制定了威胁天子的计划。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曹操把策划变成现实的是董昭。
[img]345989[/img]
一九六年,曹操在洛阳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汉献帝。
15岁的天子,摆在曹操面前,曹操却有些不会玩。
曹操身边,只带着董昭,他问:老董,下一步,怎么整啊?
董昭说:在这个洛阳,头脑太多,没人听谁的。你想在这里帮助王室,但你做不到。解决办法就是把皇帝搬到你能说的徐县。然而,从长安到洛阳,我们必须反对我们的屁股不热,我们必须再次搬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精算利弊后,选择不言而喻。
曹操又问:确实如此。然而,有一个问题。杨奉就在洛阳旁边。他有很多将军,这可能不会让我满意。
董昭说:杨峰很容易处理。过去,他和你的关系很好。你应该给他更多的礼物来加深你的感情。当他感情很深的时候,他告诉他,他想把皇帝搬到离徐县很近的地方,这样他就可以方便地运输食物了。来回沟通。当杨峰发现我们的意图时,皇帝已经在徐县了。
好啊!曹操依计行事,顺利将汉献帝迁至徐县。
从那以后,曹操拥有了最大的王牌。
[img]345990[/img]
威胁天子命令诸侯,从一张画的蛋糕变成一张可以吃的蛋糕。
曹操后期,董昭为他做了另一个大蛋糕。
虽然这个蛋糕已经准备好了,但曹操没有吃。他把它留给了他的儿子曹丕。
公元212年,汉献帝允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的故事。
这种恩宠已经是人臣的巅峰了。
曹操也觉得很满足,很爽。
然而,董昭告诉他:现在你看起来很棒,你也讲守法,但每个人都怀疑你。在这个时候,不想为子孙后代打下良好的基础,保护自己是不明智的,对吧?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必须始终有风险意识。
一句话唤醒梦中人。
在曹操的控制下,先恢复古制,破除汉代异姓不能为公为王的制度,于公元213年加封魏公,于公元216年加封魏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王位,同年称帝。
曹魏的首席架构师董昭,当仁不让。
[img]345991[/img]
当然,在那些忠于汉的人眼里,董昭是个恶棍。在那些反曹的人心中,董昭是帮凶。
董昭擅长养生、护命,忠于刘、袁、曹都不是真正的忠诚。
真正的忠诚,就是忠于道。
公元二三十二年,董昭当上司徒,他给魏明帝上疏,陈述当时拉帮结派,互相吹捧的时弊。
后来魏明帝罢免了诸葛诞、邓棠等人。
董昭、魏明帝死后,诸葛诞、邓阳等人再次被录用,成为乱魏之臣。
从这件事来看,董昭真是唯利是图、明哲保身的恶棍吗?
不一定。他最多是个现实主义者。
为什么出身孝廉的董昭被认为是恶棍?只是因为他的[忠诚]和别人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