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秦军战亡的士兵,秦穆公心中积累了四年的抑郁症终于释放出来了。他终于可以放下与晋国的仇恨,专注于做一些对秦国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百里习多年前向他建议的。
百里奚从楚国坐囚车来到秦国,与秦穆公密谈了三天。在三天内,百里奚为秦国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简而言之,这一策略是停止向东扩张,向西转,进行西部大开发。春秋开始时,秦国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并获得了周平王的土地授权书:岐山以西。这些土地当时位于秦国东部。从那以后,秦国经常用兵兑现这张支票。到了秦穆公这一代,岐山以西尽量纳入秦国境,但秦国的东方快车开得有点快,没能及时刹车。
秦穆公一心想到中原试水,干涉晋国君位变迁,偷袭郑国。事实证明,这是冲动行为。中原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可以称霸世界,但成熟的市场竞争往往非常激烈。郑庄公后有齐桓公,齐桓后有宋襄公,宋襄后有楚成王,现在晋国占据了这个市场。秦虽然实力不弱,但跑到群雄盘踞的中原,胜算并不大。秦穆公在萧山的讲话中回顾了自己的错误,重新认识到百里奚当年的建议是正确的。
[img]344944[/img]
秦国的未来不是在富裕的东方,而是在充满未知和神秘的西方。与中原相比,西部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竞争对手不多,秦国关门进行市场并购。后来,秦国击败了西戎王,吞并了十二国,开地千里,成为了西戎霸主。纵观秦穆公的一生,虽然失败了,但基本上是成功的一生,但在最后一次,秦穆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个错误甚至大于他当年攻打郑国的错误。
这必须从一场酒局开始。有一次,秦穆公和中国三位贤人奄奄一息,仲行,钳虎一起喝酒。秦穆公举杯祝酒:“我们生共此乐,死共此悲。三人赶紧举杯应和,欣然同意。就像今天的酒局,大家喝多了,难免会说一些同生共死之类的话。反正都是醉话,没多少人认真对待,没想到秦穆公竟然认真对待。死前,下令这三个人陪葬,以后再一起喝酒。三人不得不陪秦穆公到地府游玩一赵,再也没有回来。
对秦国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损失,秦国本来就是人才匮乏的国家,人才培养机制也没有跟上。治国全靠引进外来人才。现在国内终于有三个人才了,竟然埋了。做完这件事后,秦穆公得到了“穆”这个头衔,据考证,这个“穆”是谬误的通假字。荒谬是荒谬的。秦穆公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在国君工作了39年。结果,他只混了一个“荒谬”的坏评论。由此可见,修行是一生的功课。
秦穆公是三国争鹿时代的见证人,也是他去世前一年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晋襄公也去世了。晋裹公只在晋国君位待了七年。这七年是不浪费的七年。他开始用父亲重耳留下的人オ,遵循父亲的政策,及时出击,在萧山大败秦军,强烈反击晋霸这面旗帜能打多久。公平地说,他不是一个进取者,而是一个优秀的守成者。
[img]344945[/img]
多年来,不仅仅是国君去世了,狐偃、先轮、赵衰、栾枝、先而居等还乡团一期人员纷纷去世,晋国迎来了还乡团二期的时代。在此期间死去的另一个人是鲁熙公。晋楚萧山大战那年,鲁熙公去世了。这位仁哥早年是在鲁国全明星大夫季友的帮助下来的。他的前半生是追随齐桓公统治中原的半生。基本上循规蹈矩,什么都没做。季友一死,齐桓公一崩,这位西公在与齐国的挑战中将楚国引入中原,算是一次带路党。
纵观他的执政期间,鲁国并没有出现任何混乱,尤其是与他的前两任相比,他有所进步。据史书记载,他死后,儿子鲁文公把他的精神位置放在前任鲁敏公面前。这种不礼貌的行为甚至得到了鲁国医生的支持,可见鲁熙公在国内还是挺受欢迎的。最后,鲁公死时犯了一个小错误。他没有死在主卧,而是死在妻子的卧室里。左丘明先生不好意思写道,这是他贪图安逸的结果。人死已是万事空。
报复心强的晋文公,英雄的楚成王,善良的秦穆公,恩将报仇的齐孝公,精打细算的鲁熙公,这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都被一一铭记在历史上。时间和灰尘还没有完全掩盖,但新的大国游戏竞争对手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登上自己的舞台。
为什么秦穆公要打转战西戎?他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