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实力最弱的刘备为什么要建立蜀汉?正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人?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动摇了汉朝的基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乱世,开启了一个英雄分离的时代。所谓时代造就英雄,刘备就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走出来的英雄。
[img]344349[/img]
汉恒帝延禧四年(公元161年)出生于涿县涿县(今河北涿州),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代。虽然这个后代不知道接下来的几代,也不知道和今天的皇帝有多远。但这个头衔仍然让刘备很受欢迎,否则他不会总是炫耀这个身份。这说明刘备是一个懂得利用先天优势的人。自然,在乱世中只靠一个头衔就想做点什么,这是不可能的。那他依靠什么来建立蜀汉王朝呢?
[img]344350[/img]
刘备十几岁时,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靠草鞋和席子谋生。他们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家东南有一棵大桑树,高约17米,枝繁叶茂,形状奇特。路人看到他们很惊讶,都说:“这个家一定是贵人。“当刘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经常和朋友们在树下玩耍。偶尔,当他抬头看到高耸的桑树时,他会热血涌上心头,拍拍肚子,对朋友们大声说:“我必须在这里盖车。这说明刘备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从未改变过父亲的死亡和家庭生活的尴尬。这应该与他深入骨髓的皇室气质和皇室血统有关。虽然孩子说话难免幼稚,大人往往不懂,但如果心里没有这样的梦想,怎么能说出这么豪言壮语呢?
十五岁时,刘备拜在一代名士卢植的门下学习。在此期间,他学到了大量的经典,为未来的成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让他顺利完成学业,他的一个亲戚刘元起经常资助学费,这让刘备很感激。《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刘元起常对人说:“我家有这儿,很人也!这并不是说刘元起怎么看中他,而是刘备的长相,真的和普通人很不一样。
《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垂下手膝,顾自己的耳朵。”也就是说,刘备手臂长,手长,耳垂特别大。据民间说,耳垂大的人是幸运的,这也是刘备的敌人称他为“大耳贼”。
在《三国志》中,刘备也有这样的记载:“喜怒不形于色。"这说明刘备平时表现得很沉默,有什么事都在心里算计,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当然,沉默并不意味着不说话,刘备礼贤下士,以德服人,年轻时就能结交各行各业的英雄豪杰。当时,中山的几位大商人与刘备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资助了他很多钱。后黄巾起义时,刘备用这些资金招兵,在黄巾之乱中试锋芒。
刘备最大的特点是“仁义”,但他不是那种女人的仁慈。他是一个英雄,“仁义”只是他成功的一种手段。“仁义”一词贯穿了他一生的整个过程,以至于这一特征在后来的《三国演义》中被大肆渲染,让人感到讽刺。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这个评价很中肯。刘备有儒家之仁,但没有儒家之腐。他能在乱世立足,开拓蜀汉王朝。这种形象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有很大差距。
[img]344351[/img]
一般来说,当人们提到刘备时,他们会说他的世界在哭泣,这与曹操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也有罗贯中故意引起两人对立的因素。总的来说,刘备在官方历史上是感性和顽强的,这与曹操的霸道和英雄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备是历史上有点重视仁德和霸权的人物。追随曹操的人基本上都看中了曹操的才华,看中了曹操的才华,就是看世界的霸气。跟随刘备的人被刘备的感性所感动,被刘备振兴汉朝的努力所感动,被刘备和他的下属像兄弟一样亲密的感情所感动。所谓天下三分,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指的是“仁德”的特点。这一特征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为了争权夺利,不能名节,更显可贵。
汉末实力最弱的刘备为什么要建立蜀汉?正史上刘备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