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在凌烟阁排名第一,却被迫惨死。凶手是李治和武则天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长孙无忌功劳很大。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和纪念唐朝的出生和死亡做出了巨大贡献的24位兄弟,命令画家阎立本将他们的肖像放在宫殿里一座名为凌烟阁的楼上,供后人敬仰。长孙无极排名第一,这对一个臣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荣耀。李治当皇帝,长孙无忌贡献最大,是李世民留下的托孤大臣。这些都足以表明长孙无忌的功劳。
然而,孙无忌的死也很惨。他被许敬宗陷害,甚至审判了两次,实现了他的罪名。高宗李治甚至没有见到他的叔叔,也没有听他的借口。他把孙无忌送到黔州,最后被迫惨死。他的家庭财产充满了公共财产,他所有的亲戚都被派到岭南当奴隶,无数的人被牵连。
常见的说法有两个原因:第一,长孙无忌只手遮天,引起李治的警惕。通过“废王立武”,李志联系了以李积、许敬宗为首的一批官员,将叔叔扳倒,重新掌权;第二,长孙无忌保护皇后,不同意立武则天。于是,武则天怀恨在心,指示爪牙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诬陷长孙无忌,而李治迫不及待地想让叔叔早点倒台,导致长孙无忌被杀。
这两种说法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以李治为主导杀死叔叔,还是以武则天为主导逼死敌人,都是长孙无极之死的外在原因。
虽然外部原因存在,但我认为长孙无极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因为他责怪自己。李世民留给儿子李志的蛋糕最初让长孙无极转移,但长孙无极一口就吃掉了。李志不想杀了他的叔叔,但他想拿回他的蛋糕。@ 抱怨只能怪长孙无忌贪吃。下面我分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太重。
长孙无极的童年非常不幸。父亲长孙生去世后,长孙无极、姐姐、母亲高被异母兄弟孙安业赶出家门,投靠了叔叔高士廉。高士廉把长孙无极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成为了千古贤后的长孙皇后。长孙无极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当长孙安业知道妹妹成了皇后时,估计肠子都后悔了。
然而,长孙皇后胸怀宽广。她不顾过去的嫌疑,提拔了长孙安业,却让哥哥长孙无极辞去了尚书右仆射,他还没坐热。人们只看到了长孙皇后的智慧,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长孙无极的权力欲望。
据史书记载,长孙无忌在担任尚书右仆后不到半年就被告知“权宠过盛”,这意味着他依靠皇帝的宠信过度掌权。此后,长孙皇后上表李世民,并严格要求哥哥辞职。而且,长孙皇后的临终遗言再次提到,不允许皇帝提拔长孙一族,防止外戚专权。长孙皇后似乎早就发现了哥哥的问题。就这样,长孙无忌在人生的美好岁月里,被迫过着十六年高而权不重的悠闲生活。
第二,迷恋权力,该停下来就不停下来。
贞观十七年来,李世民对立王子犹豫不决。长孙无忌站了起来,坚定支持李治。原因是李治仁孝,李世民同意了。后来,李世民认为李治太懦弱,想改立“英武自己”。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世民问:“李克不是你的侄子吗?”长孙无忌仍然说:“王子仁慈,坚守文良主。”
正如长孙无忌所说,仁厚坚持李志是王子的真正原因。仁厚仁孝换句话说,软弱易控。李志登基后,长孙无忌被压抑了很久的权力欲望彻底爆发,真的把他当成了一个软弱的孩子。
宰相楚遂良强买了下属的房产,被弹劾。长孙无忌将楚遂良贬为同州刺史,但不久就调回来了。他仍然是宰相,但弹劾他的人被下放了。知道后,李治对长孙无忌说:“朝廷似乎有办事私下照顾,谈情面!长孙无忌说:“这种事,自古以来就不可避免,大事上绝对没有问题,小情面陛下难免,更别说大臣了!李治忍了下来,没有发作。
李志的妹妹高阳公主鼓励她的丈夫房间爱和哥哥房间争夺家庭财产。她想到了一个坏主意,起诉房间直接对她耍流氓。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这起简单的流氓案件审成了许多涉及谋反的重大案件。长孙无忌的政敌被一扫而空。李志含泪要求赦免他的三哥李克和六叔李元景。他被长孙无忌的党羽崔敦礼无情地拒绝了。李志又忍了下来。
王后的叔叔刘石是长孙无极的铁杆。为了保持关龙门阀的地位,他们想建立王后的继子陈王李忠为王子,以保持财富。李志不同意。他还年轻,不急于建立王子,但长孙无极和其他人坚持不懈,李志又忍受了。
李志喜欢武则天,想抛弃皇后,立武则天,长孙无极等人不同意,这次李志不忍心!他已经忍受了六年了,是时候彻底宣战长孙无极了。大臣们突然发现皇帝很强硬,好像他们在对长孙无极说:“你真的认为我很懦弱吗?”我想把父亲留给我的蛋糕拿回来,那是我的!”
事实上,长孙无忌的个人威望和对朝廷的控制远远没有达到周公姬旦和霍光的程度。他们可以废除皇帝,控制国家的方向,他们的权力完全高于君主的权力。而长孙无忌远远不行,他的权力是李世民赋予的,目的是和平过度给李治,而他却贪婪地私自占有,不想还给李治。假如长孙无忌在适当的时候,把蛋糕给李治,选择放手,无疑是一种光荣的生活,但他在该放手的时候却不懂得放手。正是这种对权力的贪婪和迷恋,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长孙无忌的惨痛失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不仅仅是拥有才是成功;有时候,选择放弃是一种伟大的智慧。
浅见寡知,以便大方
长孙无忌被逼死的真相是什么?凶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