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在丹阳遇难是不是意外?和孙权有关系吗?

孙毅在丹阳被杀是意外吗?与孙权有关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当孙权第一次征服和镇压黄祖时,孙权不得不放弃江夏的进攻,转向镇抚山越的军事行动。在此期间,孙权的弟弟,当时丹阳太守的孙毅被杀,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img]340746[/img]

据《三国志宗传》记载,孙毅是孙坚的第三个儿子,比孙权小两岁。勇敢坚韧,勇敢坚毅(勇敢果烈),在很多方面与孙策非常相似(有兄策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丹阳太守吴景去世后,20岁的孙毅(20岁)接任丹阳太守(以部分将军领丹阳太守)。第二年,被周围的心腹边鸿所害(后卒被左右边洪所杀)。

[img]340747[/img]

孙毅的死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整个过程非常离奇和曲折。孙毅被杀的原因与孙权杀害盛宪有关。

[img]340748[/img]

据《会稽典录》记载,盛宪原是汉朝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迁吴郡太守),才华横溢,品德高雅(器量雅伟),在当地享有盛誉(宪名高)。孙策平定吴郡和会稽的时候,杀了很多不屈不挠的当地豪士和绅士(杀了他们的英雄),但他们只是非常害怕盛宪。孙策知道盛宪不会为自己用,却不敢杀他,就把他困在了吴郡。

[img]340749[/img]

盛宪和孔融的关系很好(宪和少府孔融善)。孔融担心盛宪长期不屈服于孙,最终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担心他不会避免灾难),于是给曹操写了一封信(甚至和曹公书),希望曹操能尽力救盛宪脱离困境。曹操收到孔融的信后,经过一番思考,以天子的名义下达了一条诏书:征盛宪为骑都尉。孙权得知消息后,在诏书下到吴郡之前,抢杀了盛宪(孙权杀了吴郡太守盛宪)。

盛宪被杀后,儿子投奔曹操(子匡奔魏),在曹操手下做了征东司马(位于征东司马)。盛宪推荐的两位孝廉贵览和戴员跑到山里躲了起来(因为宪故孝廉贵览,戴员死在山里)。后来孙毅到丹阳任命(孙毅为丹杨)后,他找到了桂览和戴员(都是礼貌的),命他为大都督(大都督),戴员为君成(君成)。

[img]340750[/img]

据《吴历》记载,桂光和戴员受到孙毅的礼遇后,并没有安心帮助他,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孙毅身边的人(桂光和戴员靠近边洪等)。).这件事也被孙怡撞了很多次(数为易所困),每次都骂他们。正是孙毅对他们的放纵,最终导致了杀人之祸。桂光和戴员早就有了叛逆的心(常欲叛逆)。就在孙权集中精力征压黄祖,镇抚山越叛乱的时候(因为吴主出征),他们串通边鸿,在孙毅毫无准备的时候杀了他(然后他奸计)。

[img]340751[/img]

通过这些记录,整个事件得到了恢复:孙权杀死了盛宪,导致桂光和戴员逃跑。孙毅礼貌地雇佣了他们。如果是这样,孙毅的死或多或少与孙权有关。

[img]340752[/img]

但其中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孙怡为什么要礼聘桂览和戴员?要知道,孙权和这两个人之间有着非常严重的分歧,甚至有着刻骨的仇恨。而且在孙琏被杀后,他的妻子徐氏为他报仇的经历可以看出:孙琏的手下并不缺少勇敢忠诚的将领。作为孙权的弟弟,他没有重用自己的将领,而是在自己的门下聘请了两个敌人来重用。

这只能解释一个问题:孙毅对孙权也有很大的不满,重用桂光和戴员也有一定的特殊目的。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在孙毅的实践中,只有这个解释是最合理的。那么,孙毅和孙权之间的矛盾在哪里呢?历史资料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个问题。

[img]340753[/img]

但根据《典略》记载:孙策临死前(策临卒),张昭等人向大家托孤时,曾建议将兵权交付给孙毅(张昭等称策为兵属)。孙策不同意,而是直接叫孙权(策呼权),把印信交给了他(佩戴印章)。孙权19岁,孙毅17岁,按年龄来看,兄弟俩在这个时候,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也是史料中记载的,唯一可能导致两人产生矛盾和分歧的事情。

[img]340754[/img]

@ 孙毅收复并重用桂光和戴员的目的:很有可能他想在羽翼丰满后夺回江东的兵权。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被这两只白眼狼毒死了。


在丹阳遇难是不是意外?和孙权有关系吗?孙毅在丹阳被杀是意外吗?和孙权有关系吗?

,,,,,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