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言是什么样的人?宋高宗为何被视为“叛臣”?
何昌言是北宋宋哲宗时期的状元。参加殿试后,他深深地欣赏了哲宗,并给了他一首诗。据说何昌言从小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是高中状元。何昌言为人正直,深受尊敬,但宋高宗却把何昌言称为“叛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上,这对何昌言来说是一件虚无,非常不公平的事情。让我们来谈谈这段历史,看看何昌言是什么样的人。
人性是复杂的,原本受人尊敬的人,在某个时候可能会有污点,成为负面人物。比如宋朝有一个状元。
状元何昌言,江西省新干县人,在宋朝官场以敢于直言不讳地说,曾五次弹劾奸臣蔡京,蔡京无能为力。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了臭名昭著的“叛臣”。然而,他的家乡人仍然尊重他。
在这个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宫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前几篇论文交给了哲宗。哲宗看了看,觉得没问题,就开始让人开封填榜。如果没有意外,这个科目的状元应该是胡安国,何昌言只能拿榜首,跟状元没关系。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总理张敦和副总理曾布说:“陛下,你觉得第一卷有问题吗?”
哲宗说:“没问题,”
[img]337000[/img]
张敦和曾布都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派,并提醒哲宗:“这位考生似乎没有提到元佑党人(保守派)司马光。”
哲宗又翻了翻卷子,说:“没提,但我们现在提倡改革,不提他们保守派不正常吗?”
张敦很着急,说:“不提就是没有立场!看第二卷,明确写着‘元佑臣僚,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恩’,让立场鲜明的人成为状元!”
哲宗没有主见,被章敦的唾沫星喷了,更是分不清好坏,只好同意章敦的提议,把何昌言提拔成状元。
这还没结束,章敦又翻开了第三名的试卷,说:“这位考生也在试卷上痛斥了元佑党人,应该排在第二位。”
哲宗擦了擦脸上的唾沫星子,点了点头。
张敦拿起第四卷,给哲宗读了几句话。不幸的是,这篇论文的水平太差了。他甚至听不下他旁边的副总理曾布说:“张大人,这个人不必前提。”(后来,我知道考生叫张持。他是张敦的儿子。看来曾布会有麻烦了。)
张敦可能还不够,拿出第五卷,开始读哲宗。虽然哲宗是一个诚实的人,但他也很生气:“这是什么意思?”我设定的排名这么不合格吗?小胡只是没有说元佑党的坏话吗?至于杀死它吗?”
见皇帝难得生气,也不敢再啰嗦,张敦把胡安国的卷子放在了第三位。
事实上,何昌燕小时候原名何昌燕。“燕”意味着一个有才华的人寄托了他父亲对他的期望。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小何认为他不应该孤单,而应该为国家提出建议,成为一个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的主张改成了何昌燕。
何状元进入官场后,并没有羞辱这个名字。他曾五次写信弹劾奸臣蔡京。不幸的是,蔡京精力充沛。何状元弹劾一次,被贬一次,被贬五次。幸运的是,皇帝非常喜欢他,并把他调回来了五次。蔡京别无选择,只能派几名特工来调查他的经济问题。
[img]337001[/img]
这是古代官场常用的手法。如果你想打败你的政敌,首选是告诉他谋反。如果皇帝不相信,他会再次检查他的经济问题。中国人知道原因,很少有人能逃脱。然而,何状元是个例外。蔡京派过去的特工检查了好几天,什么也没发现。他觉得自己太丢脸了,就把何状元门口的对联抄了下来,交给了蔡京。蔡京一看,差点没气哭,对联是这样写的:“省一分,民得一分;玩一笔钱,便不值一笔钱。”
然而,何状元也有一个很大的污点。据《宋史》记载,宋高宗在杭州即位后,大臣邓肃列出了叛徒手表,其中何状元被列为“叛徒之上”,称他在金人支持的张邦昌手下做过事,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何善言,以避免张邦昌的禁忌。当时,何状元去世了,高宗甚至下令“追逐贬值”。
但在何状元的家乡江西新干县,老百姓还是很尊敬他的,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七级状元塔,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何昌言是什么样的人?宋高宗为何被视为[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