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3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涛年仅16岁登基;公元425年,拓跋涛下令制定文字;公元431年,拓跋涛灭胡夏;公元436年,拓跋涛灭北燕;公元439年,拓跋涛灭北凉,统一北方,正式将中国历史拖入南北对峙阶段;公元450年,南宋攻北魏,拓跋涛率领远征,将国土南向长江推进;公元452年,由于执政晚期的残暴,拓跋韬被宦官宗爱杀害,享年45岁。
以上冰冷的数据一般可以向我们展示北魏太武皇帝拓跋涛在位29年的成就和结局,但无法勾勒出拓跋涛作为一个人的多面生活。
法制北魏拓跋韬的仁与不仁
[img]328222[/img]
对人口的渴望几乎贯穿了拓跋涛执政的一生。阅读历史书,拓跋涛的每一场战斗几乎都必然伴随着敌人人口内迁的行为。此外,历史书多次记载,其内迁行为往往伴随着向内迁人口开仓放粮的政策。“如果你成为我的孩子,我会保证你活下去。”这可能是拓跋涛最真实的想法。
至于能不能让人活得好?《魏书》也记载了很多次。拓跋涛一战回来,就到各地巡查,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救济灾民,抚恤孤老。
然而,拓跋涛的善良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坏人。他所有的善良都是基于一点法律制度。对于北魏人和北魏人来说,拓跋涛一直认为他们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对于那些不服从的人呢?《魏书》记载了两件事。
公元430年4月,拓跋涛在云中巡逻,当地1万多名法勒人从居民那里叛逃,拓跋涛下令追捕和消灭。公元445年,卢水胡人建造了吴起义,这应该是拓跋涛统治时期最大的人民起义。这次起义花了10万人,花了一年时间才平息下来。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北魏官员几乎屠杀了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年轻人。
为了维护北魏法制的实施,拓跋涛规定,如果人民之间发生谋杀案,必须由当地官员审理定罪。如果有人私下报复,报复者及其家族应该被杀。如果有人帮助报复者,他们将同罪。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北魏对严重犯罪的惩罚有多严重,不仅涉及家庭,还涉及宗室。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盖吴起义大军中有这么多男女老幼的原因。这样的法律无疑是不仁甚至残酷的。
盖吴起义后,历史书中有许多大规模杀害人民的记录。原因基本上是人民叛逃。根本原因与严格的法律和后面提到的“太武灭佛”有关。
追求太武灭佛——拓跋韬
拓跋涛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他对人民的态度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与许多皇帝的实际行为中的“顺我者活”相比,拓跋涛真正努力让北魏人民过上更好、更好、更好的生活。拓跋涛本人一生都很节俭,但对手下的士兵和大臣们都很慷慨。拓跋涛崇尚礼仪、儒家和法制。此时,繁荣的佛教激怒了他。
拓跋涛认为,佛教是利用人民的无知,利用虚假的东西来控制人民的思想,会让人民追求虚幻,不受教育,滋生邪恶。因此,在公元438年,50岁以下的僧侣必须是粗俗的;在公元444年,僧侣和巫师不得在家里私下饲养。如果是这样,他们应该把僧侣和巫师交给政府。如果过期了,全门抄袭。
为了统一实施汉学教育,拓跋涛还下令所有官员的孩子必须被送到太学习;普通工匠和仆人的孩子应该向他们的父亲和兄弟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任何人不得要求老师在家私下教书。违反规定的老师将被处死,主人的家将被砍倒。
公元445年,盖吴起义。公元446年,北魏官员在一座寺庙里发现了隐藏的武器,因此拓跋涛认为佛教与盖吴有关,并直接宣布佛教是邪教。最后,在拓跋嗣的宣传下,整个北魏大肆杀害和尚,摧毁佛像,焚烧佛经。到目前为止,佛教在北朝被完全禁止,直到公元452年,拓跋涛的孙子拓跋军颁布了复佛法令。
爱子拓跋晃之死:法之过厉是苛政——拓跋韬的残忍面孔
[img]328223[/img]
拓跋韬16岁登基,执政29年,可以说是武平天下、文治天下的一代雄主。他建立的法制体系也为北魏的快速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拓跋涛执政后期,法律的处罚机制与家庭、宗族有关,以及后来的太武灭佛,都标志着对法治的过度追求使他陷入了残酷的歧途。也正是这种残忍让他最喜欢的儿子拓跋死在了自己面前。
拓跋晃,拓跋琍的长子。拓跋琍有多喜欢这个儿子?公元432年1月,拓跋涛立拓跋晃为王子。同年6月,拓跋涛亲征北燕,命令拓跋晃为王子总领尚书事务。当时拓跋晃只有5岁;公元439年,拓跋涛出征北凉。12岁的拓跋晃可以代表父亲主持政治;公元443年,16岁的拓跋晃和父亲一起出征,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从那以后,每逢国家大事和军事事务,拓跋韬都要请拓跋晃一起讨论。据史书记载,拓跋晃从小聪明,过耳不忘,喜欢读经史,能把握精要。
然而,公元446年,拓跋晃与父亲拓跋韬发生了巨大冲突。当时拓跋韬下诏灭佛,但拓跋晃也喜欢佛法,所以反对。最后,拓跋韬一意孤行,父子俩疏远了。最终没人想到,同一个人——宦官宗爱会导致拓跋晃和拓跋韬死亡。
宗爱性格阴险暴躁,与拓跋晃的两位部下有嫌隙,因此更不喜欢拓跋晃。然而,拓跋涛晚年过于追求严刑重法,经常杀害大臣。后来,他后悔自己的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但宗爱特别服务和安慰人们,受到拓跋涛的青睐。宗爱与拓跋晃不和,担心拓跋晃将来登基对自己不利,于是诬告太子及其下属造反,于是拓跋韬怒不可遏,下令整理太子府,杀害了许多太子近臣。因此,王子拓跋晃也担心成病,于451年7月病死,年仅24岁。
北魏雄主之死——拓跋韬的不幸和幸运
[img]328224[/img]
拓跋涛执政晚期对法治要求严格,常犯的问题是:滥杀大臣,后悔。
王子拓跋晃死后不久,拓跋琍又明白了。拓跋晃没有谋反,但后悔已经太晚了。拓跋琍的清醒让身边的宦官宗爱感到害怕。为了避免发现是自己的挑衅把太子拓跋晃逼死,公元452年3月,宗爱先下手为强,杀死了拓跋琍。北魏雄主拓跋棠崩溃了。享年45岁。
拓跋涛死后,宗爱试图控制政府,首先杀死了拓跋涛的三个儿子拓跋翰,并拥有拓跋涛的年轻儿子拓跋余为皇帝。然后他在首相的位置上。同年10月,宗爱又杀死了拓跋余。之后,尚书陆丽等人以拓跋军为皇帝。拓跋军登基后,他杀死了宗爱,杀死了他的三个家庭。
对于拓跋韬来说,无论是自己的死,还是爱子拓跋晃的死,都是极其可惜的。但他也很幸运,后来登基的拓跋军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孙子,也是王子拓跋晃的长子。更幸运的是,拓跋军将是一个好皇帝,他将带领北魏帝国继续强大。但最大的不幸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涛45岁去世,这是北魏皇帝宝座上所有君王都能活到的年龄限制。
揭露太武皇帝拓跋韬多面生活的秘密 最后,它落到了被宦官杀害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