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于禁有多厉害,
历史低估了于禁,即曹操帐下名将如云,于禁也是曹操集团闪耀的统领。于禁早年跟随鲍信,鲍信死后,鲍信部将回归曹操,于禁成为曹操集团最早的将军。在灭黄巾、讨吕布、征袁术的战斗中,勇往直前,独当一面。比如195年,于禁受命曹操到濮阳攻打吕布,于禁率兵连破吕布两寨,率兵在须昌击败吕布将领。196年在攻打袁术的战斗中,连斩袁术四员大将。后来,197年发生了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于禁屠杀青州士兵可能是曹操万城的失败。夏侯敦的1万多名青州士兵造反。于禁未向曹操报告,擅自平叛。然后于禁又被冤枉了。然而,于禁处于危险之中。驻扎安全后,他遇到了曹操解释的来龙去脉。
事件发生后,于禁受到曹操的信任,于禁的冷酷和毅力也在军队中传播开来。在官渡战役中,于禁独自领兵,焚烧连破袁绍三十多屯,斩首数千人,俘虏数千人,攻破袁绍重要塞杜氏津。后来,袁绍军队增援,曹军受了很多伤,士兵们害怕撤退。《于禁传》记载:“士兵多死,军队害怕。守土山,力战,气益奋。绍破“于禁以自己的力量扭转胜败,官渡之战是于禁军事的高潮。后来中原稳定了,于禁留在曹操身边,多次平叛曹操,维持稳定。215年,于禁只带了十几个人缴纳了朱玲的万人军事武装。后来曹操封于禁为左将军,军衔仅次于前将军夏侯敦,并赋予于禁在曹操时期唯一的假战。
[img]326012[/img]
后来关羽北伐襄樊,曹仁危机。这时候曹操周围军衔高,信任度高,综合能力强的指挥官其实只有少数。比如夏侯元已经死了,夏侯敦因为失明无法出征,乐金已经死了。但是,徐晃、张辽等将军的军衔太低,没有统领军队的资格,只有一个人被禁。在这里,你能理解曹操为什么要派七军去救樊城吗?你还谈到了七军的概念。此外,个人军事素养在于禁方面仍然很好。至于战败,不是演戏里说的,比如禁忌庞德,不听建议,关羽设计放洪水。在真实的历史中,遇到了不可抗力因素,自然灾害。“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怪”——“魏书”“禁等于水所没,非战守所失”——司马懿“于禁等于水所没,非战攻之失”——蒋济只能说于禁太倒霉了,而且补充一点,于禁所率七军,是各地聚集的,根据多个人物的传记记录和时间节点得出结论,只有于禁部、朱灵部(已被于禁收编)和冯楷(已驻荆州)聚集在一起,其他四条路还在路上。于禁此时军力不足。此外,庞德不是于禁的先驱。庞德一直在樊城,曹仁的下属。碰巧曹仁派庞德接受了禁令。我不知道他是否见面。庞德也遭遇了洪水和洪水。
[img]326013[/img]
唯一遗憾的是,于禁不知道为什么投降关羽,成了历史之谜,这也是于禁口碑不佳、低估于禁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于禁的军事能力绝对没有问题,如果晚年没有战败,于禁也是常胜将军,曹魏名将。曹操说的错误是“我知禁30年,为什么要面对危险,而不是庞德邪?“这意味着没有想到于禁会投降,而不是怀疑于禁的军事能力。
历史上被低估的于禁?为什么曹操的帐前于禁深受曹操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