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生在乱世是不幸的,没有人愿意选择乱世。是变节还是坚持,国家剧变,祸乱骤起,确实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以明末为例,洪成类和吴三桂虽然背明投清后荣华富贵,风光无限,但人们更愿意把敬意送给宁愿死在南山的孤独者王夫之和顾炎武。巧合的是,早在冯道6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也有这样一个“不倒翁”,他就是汝南名士许靖。
汝南郡隶属于东汉豫州。《后汉书》载有近210万人口,仅次于荆州南阳郡的243万人口。它是东汉第二大县。要知道,《后汉书》统计户口时间为公元140年,当时东汉王朝总人口为4900万。《全后汉文》曾收录过一篇名儒孔融的文章,名为《论汝颍优劣论》。颍即颍川县,与汝南同属豫州,《后汉书》人口统计为143万。孔融认为汝颍两郡奇才虽多,但在品行和才能上,汝南远胜颍川。事实上,说到达天听,颍川比汝南更有优势。从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中有七位来自颍川,汝南则无一人能看出这一点。但光武帝统一天下后,推崇儒学,抑武扬文,这些功臣便把目光投向了学术领域。汝南县凭借地理优势,靠近颍川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得到了儒风的滋润。许靖作为汝南县首府平舆人,是在这种历史悠久的环境中长大的。
历史上,徐靖“少与从弟少俱出名”、“好共覆论乡党人物,每个月都有更多的品题,所以汝南俗有‘月旦评’”。即许绍,也是汉末的名人。上述文言文的意思是,徐绍和他的兄弟徐静喜欢评论当代人物,并经常在每月初一对当时人物发表评论,因此被称为“月旦产品”。至于为什么要把评价人物的时间定在每个月的第一天,推测古人可能会认为“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为了记住时间和做事的便利,他们同意将月旦定为许多活动的首选时间。当然,如果读者想记住徐绍的名字,他们只需要记住他对曹操的评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img]322728[/img]
也许在评价人物时,两人的意见往往不一致,所以二徐的关系很差。后来许绍官拜郡功曹,竟故意压制许靖。困难之下,许靖不得不赶马磨粮养活自己。不久汝南太守刘怡抬举许靖,推荐他当计官,负责察举孝廉。孝廉是两汉选举官员的科目之一,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史载,“名公巨卿多出之”。但后来,举孝廉变了味道。地方官员或世家豪族向上级甚至中央政府推荐的人才往往是世家子弟,基本上没有平民。推荐的标准不是品德、才学,而是门第高贵,所以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现象。历史资料没有明确记载徐靖是否徇私舞弊。后来,许靖迁升尚书郎,负责官员的选拔任用。拜官使他进一步拉近了朝廷内外大小官员的关系,直接影响了许靖后来的命运。
董卓入京后,希望利用名人压制世界批评的他,让许靖与官部尚书周避合作,负责世界官员的升迁调动。周避早对董卓的专权不满。凭借职务便利,他先后推荐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周为豫州刺史,东郡张淼为陈留太守。除南阳太守张咨被北上参与讨董之战的孙坚兼并外,其他四人都是讨董的骨干力量。因此,当“十八路诸侯”兵向洛阳时,董卓一怒之下杀死了周避。许靖从兄和孔周要好,许靖担心株连,于是跑出京师投靠孔周。或巧合的是,许靖投效谁,谁很快就会败亡。历史上,许靖投奔孔周后不久,“周卒,依扬州刺史陈毅。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素、靖有旧死(袁术杀),所以往保颜。”
195年,“小霸王”孙策渡江南下,先后击败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不得已,许靖再次率宗族南下交州避难。《三国志》用“厚加敬待”四个字来欢迎名士许靖的到来。令许靖苦恼的是,交州也不安静,曹操、孙权、刘表都在觊觎交州。谢石非常坚定。他看透了邻居荆州牧刘的弱点,拒绝屈服。然而,他明里接受了曹操“安远将军、龙度亭侯”的称号,并秘密归属于孙权。碰巧益州牧刘璋派使者邀请许靖。于是,许靖便进了四川。史载,“章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建安十六年,转到蜀郡。”
214年,经过三年的奋战,刘备兵围成都。在刘璋危亡之际,许靖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史载,“章蜀县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张以危亡在近,所以不朱靖。事情还没结束,刘备进入成都后,“以此薄靖也不用了。为什么名士许靖投靠刘备却反其鄙夷?说明当时抛弃刘璋投刘备的人很多。事实上,大多数投奔刘备的人都是东州兵集团和益州的土豪族。东州兵是刘璋之父刘燕从数万流民中选拔出来的军队。他们的籍贯多为长安和南阳。刘章的父子对他们很好,但益州土着对他们没有好感。后来“东州兵侵犯老民,章不能制”,益州土豪强发动叛乱。
[img]322729[/img]
东州兵“怕见杀灭,就是同心同德,为张而战,然后破反者。”此后,刘章为了笼络东州兵,滥施恩惠,妄加爵位,让益州土著豪族更加不满。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益州土著张松才主动将刘备引入益州“抵抗”张璐。
另一方面,徐靖不属于东州兵集团,也不属于益州土著豪族,刘璋也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在关键时刻,即使他不像刘巴那样抵抗到底,他也不应该背叛刘章。当关羽淹没七军时,曹军统帅于禁被俘求饶,而庞德却死战不降。听到这个消息的曹操感叹道:“我知禁30年,何意临危难,反而不如庞德邪!也许,这就是刘璋当时的心境。法正知道刘备的心思,劝刘备留下这个人,借他的名气招贤纳士。按照刘备的说法,拜许靖为太傅。刘备称帝时,又拜许靖为司徒。连“丞相诸葛亮都为之拜”,因其年老名盛。公元222年,年过七十的许靖去世。
许靖:三国跳槽最频繁的人,前前后后换了八个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