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的关系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宋朝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朝代。中国经济已经高度发达,但也有“靖康耻未雪”的耻辱;在这个时代,她孕育了与唐诗相媲美的宋词,有100首诗和100首酒,然后东坡大江淘走了永恒的浪漫人物。在这样一个经济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虽然备受争议,但自然孕育出的凡夫俗子并不多说。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司马光、苏轼、王安石在这个时代的关系。
[img]322420[/img]
事实上,这三个人出生在同一个时代,曾经是朋友,在王安石实施新法律后,王安石和司马光反目成仇。司马光,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成为了一个强烈的反对派和保守派。
王安石和苏东坡是一对“政敌”。出于政治需要,王安石贬低了苏东坡,并以道德责任救助了苏东坡。苏东坡从生命的底部黄州站起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参观了已经“裸退”的首相王安石。伟人相遇,优雅自然,友谊超级,性格浪漫,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节点。
[img]322421[/img]
1071年,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和苏轼是好朋友,两人尽力反对。最受诟病的不是王安石强制执行的新法有多差,而是他独断专行的做事风格和任人唯亲的用人原则。在赶走司马光等一群重臣后,王安石给朝廷补充了一批新鲜血液。对干部的考核只有一个标准:绝对支持变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放宽任何性格、能力等标准。
“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被逮捕,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沈、苏辙、黄庭坚等29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大臣名士参与其中。就连死去的欧阳修也参与其中。当时在家闲着的王安石听说这件事后,还连夜派人去北京写信劝宋神宗:“有圣人杀人?”
苏轼在流放期间参观了王安石。当他们一起去中山旅游时,他们就像一对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他们唱诗、唱酒、说禅、说佛,生活幸福,但事实并非如此。
[img]322422[/img]
接下来,王安石被罢相是合乎逻辑的。1076年,55岁的王安石终于完全退出了政治舞台,另一个人渴望在后台尝试;他为这一天等了太久。正如你所知,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一上台,就宣布所有新法律都将被废除。当王安石得知新法律已被废除时,他感到悲伤和愤怒,导致背上的疮毒和死亡。
司马光没想到的是,曾经忠实的盟友、作家苏轼此刻站出来反对他的行为。原来,苏轼在流离失所的过程中,亲眼看到了新法的便利,从而发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老党的偏执和保守。他在给朋友滕达的一封信中说:“在我们新法的开始,我们经常保持偏见,直到有异同理论。。。回头看,我们越来越疏远。”因此,苏轼改变了对新法的偏见理解。
[img]322423[/img]
王安石去世后不久,司马光也去世了,此后,苏轼在新旧两党的夹击下,依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司马光、苏轼、王安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曾经是朋友,后来互相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