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221年7月,刘备兴兵大举攻打吴。出征前,刘备雄心勃勃,认为自己赢了。刘备有这样的信心是有原因的:第一,虽然失去了荆州,但蜀汉并没有伤筋动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刘备的实力很快恢复;第二,刘备手下全是百战老兵。这时,刘备兵强马壮,中生代将领逐渐成长;@ 刘备经营荆州十多年,他手下的许多士兵和大臣都来自荆州。虽然孙权夺取了荆州,但只有两年多了。他的基础可能不深。只要他回去,我相信大多数人仍然支持自己。
[img]316514[/img]
另一方面,在东吴,吕蒙、甘宁、蒋钦等人已经去世,其他鲁迅、朱然、全聪等人还没有崭露头角(事实上,这些人才在夷陵战役和曹丕三路伐吴期间一战成名)。刘备怎么会把他们放在眼里?从双方实力的对比来看,伐吴前的蜀汉至少不在东吴之下,甚至略胜一筹。
然而,这场战斗的结果出乎意料。夷陵战役中,刘备大败逃回白帝城,损失了无数士兵和将军。中生代将军几乎被摧毁。这场战斗直接埋葬了刘备十多年的努力,对世界大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蜀汉后期人才的枯萎与这场大败有很大关系,那么为什么原本赢得胜利的刘备伐吴成了蜀汉挥之不去的噩梦呢?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img]316515[/img]
首先,刘备未能以最强的阵容出征
关羽于220年初去世,黄忠和法正于221年4月刘备当皇帝之前去世;马超可能生病了(马超病逝222年)。魏延需要守卫汉中。张飞在出征前被杀,诸葛亮需要留在成都。赵云反对吴被刘备安排守卫江州。首先,刘备周围没有有效的顾问,马良是唯一一个有点出名的人;其次,冯习张南等人是刘备打算重点培养的中生代将军,但是缺乏更多的经验。
刘备伐吴虽然声势浩大,但缺乏对他有足够影响力的谋士和独立的将军级将军,这也是他大败的原因之一。
[img]316516[/img]
第二,刘备高估了他在荆州的影响力和孙权对荆州的控制
刘备高估了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国王的老师。只要他回到荆州,他就会得到荆州的支持。随着军队的到来,荆州将动荡不安。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除了武陵县五溪的支持外,很少有云从业者,可见孙权对荆州的控制还是挺好的,这可能是吕蒙赢得荆州后实施的仁政。
[img]316517[/img]
@ 刘备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
孙权掌管的江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周瑜以来,江东在对外作战中很少取得胜利,但别人打他也没那么容易,也就是说,东吴擅长防守反击。
刘备认为吕蒙已经死了,东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只能说刘备还没有吸取教训。219年,孙权袭击荆州。除了吕蒙,鲁迅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关羽低估了鲁迅遭受的巨大损失。刘备没有太长的记忆力,再次低估了鲁迅。结果,鲁迅以弱火烧毁了刘备的军队。
[img]316518[/img]
第四,刘备误判了情况
正常情况下,刘备大举伐吴,曹丕肯定不会在墙上看。他们很有可能达成默契,攻击孙权。起初,曹丕确实打算这样做。然而,孙权称臣后,好面子的曹丕却一动不动。相反,战后尘埃落定后,他三路伐吴。
[img]316519[/img]
与他的老子曹操相比,曹丕相去甚远。如果曹操在这个时候在这里,他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曹丕参与其中,孙权将无法承受双方的战斗。谁知道呢,曹丕袖手旁观。据估计,刘备从未想过这一点。
鲁迅是蜀汉的克星。关羽和刘备都低估了这个人。结果,关羽在襄樊战役中被杀。刘备在夷陵战役中大败逃回白帝城,再也没有回到成都。
为什么刘备伐吴会成为蜀汉的噩梦? 刘备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