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袁绍的“四世三公”实际上是指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他的家庭几代人都处于高位,有些人连续四代人都处于“三公”的高位。他们是袁绍的父亲、祖父、曾祖和高祖。
[img]312214[/img]
这里的“三公”是古代地位最高官员的总称。当然,不同时期“三公”的官职也不一样。比如在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建立了三公九卿等官员行政制度,其中“三公”分别是宰相、太尉和御史医生。他是皇帝以下的最高管理者。宰相领导百官,太尉领导军事,御史医生辅助宰相,有责任监督百官。这应该算是最早的“三权分立”。
到了西汉,丞相、司马、御史大夫是三公;东汉时期,三公的官职发生了变化,分别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虽然它在东汉后期没有很大的实权,但至少在名义上,它仍然是东汉政府的最高官员,相当于首相。它的地位很高,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大臣,是所有非刘皇族士人都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 一个家庭出来的三公越多,说明这个家庭的底蕴越深,名声越高。
[img]312215[/img]
袁绍所在汝南的袁氏在东汉时期是一个著名的家庭。袁绍的高祖袁安是汉章帝时期的著名人物,曾经是司空和司徒;袁绍的曾祖父袁敞曾在汉朝和皇帝时期担任司空;袁绍的祖父袁汤也居高不下。他曾担任司空、司徒和太尉。袁绍的父亲袁逢也是司空。袁绍的叔叔袁伟崇拜司空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袁绍的父亲是袁成,但事实上,袁绍的生父是袁成。袁成膝下没有孩子,袁成把袁绍继给了二哥。袁绍和袁术在血缘关系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袁绍是普通人,袁术是合法的儿子,袁术一直不喜欢他的兄弟,这也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不同意,矛盾的根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他们在东汉末年崭露头角,成为争霸时代最早的军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家庭背景。
所谓“四世三公”家族,并不是一代又一代官居高位的表面荣誉。
背后代表的是袁家在这些“三公”的带领下认识的人脉、储备的资源,甚至是积累的名声。这些都是这个家庭的有力保障。
比如人脉,汝南袁氏,时代官居高位,连续四代人居三公。这意味着袁家的背后将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利益集团。
只要有人担任三公,他的门生和官员就会靠近他,形成巨大的力量和网络。例如,东汉时期的外戚窦宪在朝鲜已经混了十多年了。结果是“三十人,都死于刺史二千石”。
[img]312216[/img]
想想四世三公,有人连续近百年在朝内当宰相。这个家庭关系网络有多大?
当时,一群官员见面聊天,见面攀登关系。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什么时候当官?你的老师是谁?结果,我聊得够多了。也许他们都是兄弟。他们的老师可能是一个家庭,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只要是四世三公的家庭,朝廷的政治影响力就不能低。
作为官员集团的负责人,汝南袁氏门生的官员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门生、老朋友甚至利益共同体形成的庞大关系网络将是袁氏家族相当大的资本。
以袁绍为例。他年轻时就出名了。他不到20岁就成为濮阳县长。这不仅取决于袁绍的能力,还取决于当时没有科举考试。官员的选拔取决于孝道和诚信制度。简言之,它被推荐。
它的标准是只有“关于民族姓氏的阀门阅读”。世家大族的子女像往常一样优先考虑调查和征用。如果袁绍是一个贫穷的孩子,估计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后来,袁绍隐居洛阳时,与张淼、何青、徐友混在一起,实际上是每个人公子弟的聚会。
然后袁绍入选西园新军,靠袁家的背景。
[img]312217[/img]
当然,汝南的袁氏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士族。东汉一朝二百年,有很多三公家庭,甚至像袁家这样的“四世三公”。比如著名的弘农杨家,也就是杨秀家。从杨震开始,他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子杨彪都是太尉,堪称太尉钉子户。
但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袁家成了大军阀,袁绍和袁术曾经是汉末最强的。杨家为曹操工作,什么也没做。
在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是法庭的领导者。事实上,权力一直在他们之间交换。一般来说,东汉朝廷由三个支柱组成:士族官僚、外戚和宦官。由于外朝不如内朝受信任,士族官僚相对不重要,其权力远不如外戚和太监大。
也就是说,在东汉中后期,国家工作的决策权和军事权力掌握在太监和外戚手中,他们相互争夺权力。虽然士族也非常重要,但他们承担着整个帝国正常运行的政府权力。但相比之下,士族的权力并不像太监和外戚那么大。虽然袁家和杨家这样的士族门阀很有名,很受尊敬,但他们没有太多的实权,更像是为他们工作。
[img]312218[/img]
然而,当袁家到达袁逢和袁槐兄弟时,他们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当朝廷变得越来越混乱时,他们意识到他们需要为袁家找到一些保障。在乱世,最有力的保障是军权。我们可以看到袁家和外戚集团打得很热,并逐渐将袁家的年轻一代输入军队。袁绍进入西元新军,成为中国军队的队长;袁术控制了禁军,坐在虎贲中郎将军身上。
正是这些经历使袁家在乱世中成为军阀,而不是像杨家那样继续仰望别人的鼻息。
例如,当时袁家族的大族长袁奎,除了当司徒外,还以太傅参录尚书事,担任官员制度的二把手,掌握决策权。
军事权力和决策权都掌握在袁家手中,袁氏家族怎么可能混得不好?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外戚领袖何进认为袁是他的心腹。袁绍、袁术、袁奎可能不这么认为,但何进这么认为。何进当将军的时候,袁家在何进的政府里扎得很深。
综上所述,汝南袁氏不是一个普通的四世三公家庭,而是一个拥有军权和巨大人脉网络的加强版士。即使叫它汉末第一家也不过分。
[img]312219[/img]
很多人认为东汉后期的动荡是袁奎和袁绍策划的。首先,他们加剧了外戚和太监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战斗。然后向董卓打招呼,董卓是袁奎的门生官员。袁奎打电话给他,他自然就去了。
后来,何进被太监杀害。袁见二虎之争,接管了外戚部队,根除了太监。在消灭太监的过程中,曾经血洗过宫殿,几乎连皇帝都杀了。
只是董卓不按套路出牌,让袁精心策划的阴谋泡汤。否则,袁氏是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的最大受益者。
@ 家庭名望在乱世中是很有帮助的,但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操作。
袁绍四世三公中的三公有多大? 他们手里有实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