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职业按高低贵贱排名士农工商四大块。其中,最受尊敬的无疑是获得名誉,进入仕途。
[img]311689[/img]
@ 在古代封建社会,当官无疑是一件光芒四射的大事。通常,当一个家庭中有一个金榜的标题时,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来讨论它。这个名字不仅会被标记在家谱上,而且在它死后,牌位也可以放在祠堂的醒目位置。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发生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一点,这表明了古人对官员的崇拜。
然而,在清朝初年,一位个人金榜获得了进士学位。结果,在族长得知这一消息后不久,他直接将此人从族谱中除名。是什么让族长避免了这样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img]311690[/img]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金榜上的才子。他的名字叫朱尚孟,是安徽庐江朱氏的后裔。朱氏是南宋理学家朱的后裔。事实上,他的祖先并不缺少大官。由于家庭风格,朱尚孟无疑是朱家阅读风格的领导者。
虽然朱家的阅读风很流行,但族长早年并不希望民族成名。特别是在得知朱尚孟要参加科举考试后,他多次劝阻他。不幸的是,朱尚孟没有买账,坚持要去朝廷。果然,康熙16年,朱尚孟在高中攻读学者,随后被朝廷安排到浙江海宁担任知县。
[img]311691[/img]
由于金榜的标题,自然会有晋升宴会。当时,朱尚孟的家人几乎邀请了全家的亲戚一起参加盛会。然而,族长拒绝欣赏他的脸。他不仅没有去,还把朱尚孟踢出了家谱,解雇了他的宗籍。同时,他还去县政府备案。当时,人们非常困惑,同意族长太果断了,但族长最大,即使朱尚孟成为了一名官员,也只能盯着看。
这件事终于结束了,朱尚孟也离开了家乡,立即上任。直到34年后,朝廷才发生了一件事,民族人才明白了当时民族长的良苦用心。
[img]311692[/img]
康熙在位时在全国实施了文字狱,以加强对汉族的统治。文字狱期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南山案”。它发生在康熙50年,因为一位名叫戴的翰林在他所在的《南山集》中引用了南明永历帝的年号。
清朝引用明朝流亡政权的年号,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关键人物戴名世被直接斩首示众,还涉及到一群为书作序、出版、出售的人。当时,朱尚孟卷入此案,被判处株连九族。
[img]311693[/img]
由于族长早就将朱尚孟除名,朱氏其他族人幸免于难。这时,族人感叹族长当年的先见之明。
也是因为朱尚孟的案例。之后,朱氏族人在获得名誉之前会仔细思考。后来,朱家又出了一位名叫朱绍宇的进士。为了防止,在他立即上任之前,他特意找到了族长,并主动申请被家人解雇。然而,这一次,族长不同意,但让他放心成为一名官员。
[img]311694[/img]
朱绍宇上任后,他没有忘记民族对他的帮助。他经常帮助他,很快就把朱的家庭扩大了。然而,他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朱尚孟在金榜上被族长除名,但他没事?
有一次回老家省亲的时候,朱绍宇特意问了族长这个问题。族长也笑着说实话:“康熙是清朝初定的,满人和汉人矛盾尖锐,汉人入朝当官无疑是刀口舔血。现在天下太平,满汉和睦相处,幸福和谐,当官自然没有禁忌。”
[img]311695[/img]
朱氏家族有这样一个有远见的族长,难怪它能持续数百年。也可以看出,这个古代官员的知识远不止想象的那么简单。
朱尚孟金榜题名却被移出族谱,族长到底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