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给大家带来宋朝丞相韩愈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一看。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君权独尊,溥天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一个基本原则。这句话说,全世界的土地都属于君王,土地上所有的人都是君王的臣民。
当然,这些臣民虽然受到皇帝的管辖,但身份上还是有差异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臣,帮助皇帝管理国家,有些只是民,没有权力。
[img]308997[/img]
自古以来,当权力被少数人占有时,这些掌权人大多会站在普通人的对立面。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使是清廉的官员,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额外收入,更不用说大肆收受贿赂的奸臣了。
说到奸臣,我相信人们对他们嗤之以鼻。毕竟,他们的存在危害了民生,阻碍了社会进步。然而,奸臣中也有这样一个冤枉的人。他曾试图平抗岳飞,但他的头被国家用来换取和平。
[img]308998[/img]
宋绍兴22年(1152年),韩愈舟出生于相州安阳,即今天的河南安阳。与当时许多埋头名气的人不同,他从小就不愁有官做,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带御器械,也就是俗称的御前带刀侍卫。韩愈如此轻易地担任了如此重要的官职,自然是他有一位好祖父——他的祖父是北宋的名相,徽宗时被追封魏郡王的韩琦。
在祖父的阴影下,韩愈的官方道路一帆风顺。宋孝宗春熙时期,他被封为汝州防御使。汝州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但在当时是南宋的边境地区。在担任防御使期间,韩愈感受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为他今后的一些值得称赞的行为奠定了基础。
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心理问题严重,无法继续主持国家政治。王室大臣赵汝愚与韩杰德等人联手发动政变,将王子赵扩大为皇帝,即宋宁宗。
[img]308999[/img]
韩国当时的地位不算太高,但他是太后吴的侄子。赵汝愚派他说服吴同意改立皇帝。事件发生后,韩国想凭借自己的功劳晋升节度,但赵汝愚认为他只是一个外戚,不应该有太多的权力。也许正是这一次,韩国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爬到权力的巅峰,不再被像赵汝愚这样的人忽视。
宁宗继位后,主策划人赵汝愚被提升为右丞相,而韩愈周则获得了中央政府承诺的职位。虽然这个职位不算高权重,但在传达皇帝圣旨的帮助下,韩愈周围接近宁宗,逐渐受到宁宗的喜爱。在获得皇帝的信任后,韩愈周开始了下一步。他拿着皇家笔一个个封亲信为重要职位,逐渐控制了监督弹劾的台湾建议制度。
庆元元元年(1195年),控制言路的韩愈联合参与知识政治事务京镗,与赵汝愚作战。他派大臣弹劾赵汝愚作为宗室,但他担任首相,不利于江山稳定。宁宗听了之后,直接把赵汝愚贬为福州知州,和赵汝愚一起被贬,还有为他辩护的同党,包括理学大师朱。
[img]309000[/img]
依靠党同伐异,韩愈晋升为保宁军节度使,而根据朝中尽全是他的亲信,他似乎掌控了朝政。
赵汝愚看不起外戚,不愿意奖励韩州,最终在前者的打击下再次被贬,然后被当地官员羞辱,最终死于暴力疾病。第二年,首相留下来,与韩州不和,被解雇。这位以诚实和公正而闻名的三朝老大臣被赶回了家乡。
[img]309001[/img]
我们上面看到的都是韩愈的奸诈和残忍的一面,但当我们判断一个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太脸谱化。毕竟很多贤臣也有值得批评的地方,很多奸臣也不是一无是处。对于韩愈来说,他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对岳飞的平反和北伐的宝贵精神。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大部分掌权的大臣都是主和派,其中韩愈真的很特别。
[img]309002[/img]
我们曾经介绍过,韩愈一开始是武功,后来担任过防御使。他对军事仍然很感兴趣。当他执政时,他开始为北伐做准备。
当时很多武将掌权人不进取,一辈子都没能重用。最后,他们沮丧地结束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韩愈重用了所有被排除在外的主战官员,著名将领、诗人辛弃疾被视为重要的工作人员。
[img]309003[/img]
民族英雄岳飞在被陷害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韩愈掌权后,首先追求他为鄂王,然后切断了秦桧的头衔,将他的头衔改为死亡头衔缪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闪光点的奸臣,在宋军输给金军后被投降派政敌暗杀,头被割下来求和,真的很尴尬。
宋朝丞相韩愈亦正亦邪,被公认为奸臣却为岳飞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