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的想法是什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老板,谁敢称二胎,只有朱,世尊称朱子。假如朱熹印名片,头衔实在写不出来,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等等。他是唯一一个享受孔庙祭祀的人,不是孔圣人亲传的弟子。其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的影响太大。比如朱提出的“四书”,每次科考都是从这四本书中寻找考点。因此,全世界读者的思想都被这四本书所禁锢,直到溥仪退位才被废除。还有著名的“三纲五常”,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从宋代开始,三纲五常使人迂腐封建。
[img]308419[/img]
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意思是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朱认为,这种“理性”是世界上存在的,不能被破坏的规律,而“欲望”是人的欲望,只有在正常范围内才能被允许,超出正常范围才能被禁止。其实这个理论没有错,“灭人欲,存天理”要求人们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关键是如何定义的问题还没有说清楚,以至于连男女的饮食欲望都属于“灭人欲”的范畴。后人的统治者专门用这种理论来约束人民。便于统治,让人民安心守己。灭人欲,变成灭人性。
[img]308420[/img]
据说朱出生时右眼角有七颗痣,像北斗七星一样排列。10岁时,他高调地说,他将来会成为圣人。19岁时,他被学者录取。他曾担任知府和巡抚。后官拜焕章阁,为宋宁宗讲课,也就是皇帝。朱做官廉洁,按照“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要求身边的人。
[img]308421[/img]
有一次,朱子巡视浙江,经过台州时听说了一件事。台州太守唐仲友爱上了当地著名的风尘女子严姑娘。两种琴棋书画交往,相互爱慕,被传为当地的故事。但朱很生气,指责唐太守和盐姑娘违反礼教,违反道德,是人欲的膨胀,下令禁止两人交往。唐太守和朱子在一起,他认为只要男女之间有真情,就没有必要被囚禁为监狱。依然与严姑娘交往。朱大怒,六次向朝廷奏章,弹劾唐太守败坏礼教,行为不检。当然,朝廷在乎朱子的话,撤回了唐太守的职务。朱也不解气,将严姑娘抓进监狱,严刑拷打。谁知道,严姑娘也是倔脾气,嘲笑朱,圣贤在哪里说人爱进监狱。朱子气得说不出话来。朱离开后,新任台州太守重新审理此案,认为朱小题大做,不按宋律办事,将严姑娘无罪释放。
[img]308422[/img]
朱到处宣讲他的“存天理,灭人欲”,凡不适合自己主张的,都要尽力给予排斥和攻击,惹怒众怒。对御史沈继祖奏本进行监督,指控朱曦犯有十大罪,并请斩首。十大罪包括“不敬君”、“不忠于国”、“玩侮辱朝廷”等大罪足以杀人,但无法与最后两项相比。虽然最后两项都不足以杀人,但直接与朱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形成鲜明对比,内容羞得让人不好意思说。一是“引诱尼姑两人以为宠妾,每个官员都会和他们一起行走”。也就是说,朱引诱两个尼姑做宠妾,出去当官的时候还带着他们去招摇市场。二是:“家庭主妇不夫而孕”。朱的媳妇在丈夫死后还怀孕了,怀疑是“翁媳扒灰”造成的。对于满口道德的大儒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耻辱。
[img]308423[/img]
朱此时的身份是什么?他已经是一位令人敬畏的皇帝了。如果他不确定弹劾皇帝,优秀的证据将面临死罪。奇怪的是,当事人朱无言以对。直到他低头认罪。朱的名声从此急剧下降。他的理学被称为“伪学”。宋宁宗认为朱是他老师的脸,把他赶出法庭,送回家。
我们无法证明历史的真相。因为朱的名声太大,很多人还是认为朱的污点是党派之争造成的,朱的认罪也是政治压力造成的。@ 朱子还是个完美的人。事实上,即使是圣人,也有手电筒,只要照顾别人,不管自己。严格对待别人,宽大对待自己,不是吗?
[img]308424[/img]
说朱子“纳尼为妾”并非空穴来风。据史料记载,66岁的朱解职后,因为之前到处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积怨太多,怕被敌人伤害,不得不离家出走在武夷山附近的福山寺。这时,两个曾经是尼姑的妾已经怀孕了。朱将两人安置在山下村庄居住。不时进山送粮送菜给朱。两三互相帮助,生活平淡而温暖。几年后,朱因病不得不回到福建老家。不久,71岁的朱在家里抑郁了。两个小妾带着孩子远离江西,留下两个后代朱,至今还有朱祠堂。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什么?朱提出这个想法,却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