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刘禅的投降,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对蜀汉政权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它是正统的。看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白手起家,一步步建立蜀国,仿佛汉朝指日可兴。然而,当蜀国传播到第二代时,刘禅开门投降,蜀国灭亡。面对刘禅的投降,许多人非常生气。
当邓艾偷袭成都时,刘禅可能不会输。刘禅为什么这么容易投降?
邓艾偷袭成都
邓艾起兵伐蜀时,兵力9万人。虽然历史书没有明确说明邓艾偷渡阴平后损失了多少兵力,但不难推测邓艾带领领军人成功越过了天险,兵力肯定会有损失。
[img]305206[/img]
成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期,每个县的兵力在5000-10000之间,蜀国共有22个县,益州人口密度不高。平均每个县按最低5000计算,所以当时蜀汉的兵力应该在11万左右。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盾牌李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依靠其众,方轨而西。
当时,姜伟带领4-5万人与钟会作战,扣除抵抗南蛮地区的1万多人和驻东吴的3万兵马。此时,成都至少有2万军队。
[img]305207[/img]
据《三国志》记载,邓艾入围成都时,城内精兵3万人,粮草足以支撑一年。这时,邓艾的军队刚刚经历了一场偷渡战,筋疲力尽。刘禅可以闭城,等待姜维的回援。成都可能不会被打破。
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为什么要不战而降,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让他不得不降。
诸葛瞻之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诸葛瞻是诸葛亮首相的儿子。在蜀国人民心中,他寄予厚望。刘禅也很重视他。17岁时,他被招募为徐。他想把他培养成诸葛亮的继任者和蜀国的支柱人才。
[img]305208[/img]
然而,当他面对邓艾军的进攻时,他没有反击的力量,也有自己的生活,这件事给刘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蜀国是强大的干,老一辈人才死后,蜀汉很难有可用的人才,想找到一个人可以和邓艾竞争。
朝朝鲜的众臣不抵抗意识
当邓艾围困成都时,几乎所有的朝鲜大臣都站出来劝说他们投降和逃跑。光禄大夫乔周甚至写了一篇投降论。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这让刘禅没有信心。刘禅的信心很弱。此外,当大臣们这么说时,他投降的冲动更加坚定。
前人的影响
东汉时期,一个叫公孙述的人曾经占领蜀国与朝廷作战。结果被打败后,城里的人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伤亡无数。因此,公孙述被骂了很久。有了这样的教训,刘禅不得不仔细考虑,以免成都人再次陷入困境。
[img]305209[/img]
受大势影响
刘禅投降的主要原因是总体趋势已经消失,蜀国是三国中最弱的国家,虽然他有刘皇室的血,似乎正义,但事实上,从经济、人口、军队,在蜀国最强大的时期不足以与吴竞争,更不用说五次北伐后了。
五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事实上,这意味着蜀汉很难完成恢复汉朝的伟大事业。此外,自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去世以来,姜伟是唯一一个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人。事实上,蜀国的政权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img]305210[/img]
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蜀国与其他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刘禅如何保持先帝创造的基础?即使他与邓艾战斗,他也只活了一段时间,离最后的灭亡不远了。
为保全自己
基于上述原因,刘禅的投降是不可避免的,但投降的另一个好处是拯救自己。一般来说,顽固的亡国之君往往以悲惨、不同的地方结束,甚至伤害家庭。既然失败已经成定局,为什么不选择投降呢?毕竟,知识是为了英俊。
事实证明,刘禅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投降后,刘禅没有被杀,而是被命名为安乐公,在洛阳享受荣华富贵,直到64岁生日。
很多人认为刘禅是一个帮不上忙的阿斗,但在我看来,他绝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他接手的蜀国是诸葛亮死后留给他的一个贫穷国家,他让这个国家度过了30年。最后的投降其实是明智的,充满了大智慧。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为什么刘禅本来可以在一战中轻易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