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缪今天能轻易打败黄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公元878年2月(乾符五年),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被曾元裕军队包围。经过几天几夜的血战,5万多名义军英勇牺牲。
王仙芝在突破中不幸战死。
这时,王仙芝的义军被打散了。有的突破南下,后来在江浙活动;另一部分由副首领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的义军会师亳州。
王仙芝一死,黄巢就成了整个义军队的领头羊。
既然你是老板,你必须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刚起事的时候,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将军”。现在“将军”见到了阎王,黄巢的名字应该更响亮。想了想,他自称“冲天将军”。
[img]304666[/img]
这种情况显然对义军不利。
这一系列问题摆在黄巢面前,他们将来会去哪里,在哪里可以找到稳定的立足点。
此时,黄巢义军所在的中原地区多年来一直饱经灾荒和战争灾难,无法解决义军的生计问题。
于是黄巢决定率部到江南地区。
基于两点考虑,有这个想法:
1、江南富裕,能解决大家的肚子问题。
2、江南官军数量相对较少,战斗力相对较弱。
[img]304667[/img]
公元878年3月,黄巢起义军从湖北进入今天的江西省,先后征服饶州(今江西波阳)、信州(今江西上饶)、吉州(今江西吉安)、虔诚的州(今江西赣州)等地。
但当时江西是个穷地方,不是久留之地,起义军在江西稍作整顿,转头向东,前往宣州地区。
宣涉观察使王凝事得到这个消息后,焦虑万状。
这时,他手里只有2000人。面对几十万起义大军,他该怎么办?
坚守城市,等待援军,就是等待死亡;但是主动呢?这么一点兵力,就是不自量力,主动找死。
怎么办?王凝想了想,还是要主动掌握主动权。
明大明带兵迎战,那是以卵击石,最好的办法就是设埋伏,先给义军一个下马威。
于是,王凝的部队在城外埋伏。
出乎王凝的意料,早已习惯了“闲逛”的起义军,被突如其来的埋伏打得措手不及,溃败而归。
由于黄巢的志愿者在远道而来,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打硬仗;此外,军队缺乏情报来源,不知道宣州的情况如何。
一败之后,便轻易放弃了顺江而下的作战理念,转而攻打浙江。
[img]304668[/img]
临安城黄巢义军要兵。
此时此刻,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的钱缪,年满26岁。
此时黄巢根本不知道石镜镇有钱缪这个人,但钱缪却知道黄巢的名字。
钱缪在这里的情况,比宣州的王凝还惨。他手头有多少人?300人。
黄巢带来的是20万军队。
用300抵抗2万,不用想,大军一踩就踩平了。
钱缪面前有两条路:
1、黄巢大军以来,城门立即大开,投降算了。
2、如果你反抗,一般的方法肯定不好。你必须想出一个奇怪的举动。
[img]304669[/img]
钱柳分析情况后,觉得还是以奇招冒险为上策。
他亲自带领20名精锐士兵埋伏在草地上。当黄巢军的第一支部队到达时,钱柳亲自射杀了领导军队的军官,因此黄巢军陷入了混乱。
趁着黄巢义军大乱的时候,钱缪的伏兵尽了出来,“斩首数百级”,真的可以说是一当十,黄巢的军队一下子炸了庙。
但毕竟黄巢军队数量众多。
这么多敌人,你别说开战了,就算去抓猪也抓不到!
于是钱柳又想出了一招——虚张声势。
他立即把自己的人撤到一个叫800英里的地方,并在周围安排了一名可疑士兵。在撤退的路上,她遇到了一位老妇人,钱苗警告她:“如果黄巢军队问,他说我们的军队有800英里。”
[img]304670[/img]
黄巢起义军乱了一段时间后,看到敌人不见了,于是整顿军队又出发了。
果然,起义军很快就来到了800英里。
这里遇到了老妇人,黄巢叫人去问路。
老妇人不明@ 就按照钱缪交代的如实回答。
黄巢军听了,立刻大吃一惊。另外,刚被钱缪打伏,连钱缪带了多少人都不知道,于是纷纷议论道:“不可能停下来骑,八百里!”
所以他们不敢犯罪,带领团队到其他地方开拔。
想走,没那么容易!
钱缪知道,如果这个时候不给黄巢一点颜色,等他回味过来再转身,那真是死了。
于是他带领下属亲兵,在黄巢军队后面追击,摇旗呐喊。就这样,看着黄巢军队向南撤退。
[img]304671[/img]
当时钱缪的老板,是淮南节度使高行,他听说钱缪这边的战报后,对钱柳的英勇和勇气赞不绝口。
后来钱缪成了吴越的开国君,吴越国历三代五王,到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降宋, 前后存86年。
而被吓跑的黄巢呢?大军多年来一直在各地转战,最终占领了广州,“欲占南海之地,永为巢穴” 作为反抗唐朝统治的根据地。
等待下一次北伐。
300人如何抵抗20万大军?为什么钱缪能轻易打败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