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李王刘昌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他的人生经历相当凄凉。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带人平息了韩王信的叛乱,路过赵国。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他很清楚岳父的脾气,立刻献上了一位美女。
对刘邦来说,这是一种放松。结果,这位美女真的怀孕了。张敖,前两个大人物,把人送给刘邦,冒犯岳母,不送,感觉和军队,犹豫不决,他在宫外修了一所房子住。
不久,刘邦对张敖不礼貌。赵国的部长们对主君的羞辱感到愤怒,并计划刺杀刘邦。事件泄露后,刘邦下令将赵国的部长一起收押,美女也被护送到河里。
这时,美女感觉不好,告诉狱官她得到了皇帝的青睐,怀孕了。狱官不敢忽视,层层报告,但刘邦很生气,可能根本看不到官员的通知,美自然没有等待任何结果。
美女让弟弟赵和要求辟阳侯审食,让他帮忙告诉吕后,但吕后嫉妒。审食是他的亲信。当她看到吕后不高兴时,她不会告诉刘邦这条路没有结果。
在绝望的情况下,美女生下了刘昌,然后自杀了,让狱官抱着刚出生的王子盯着他。狱官知道事情闹大了,赶紧通知老板,把他抱到刘邦面前。
[img]303136[/img]
刘邦呢,表示一番悔意后,给孩子取名刘长,送他到吕后那里,让他养育。
随后,淮南王英布造反,被刘邦平定,刘邦立刘昌为淮南王。吕后养子的关系在刘邦死后的清洁中安然无恙。吕后去世时,他成了刘邦唯一的孩子。
除了刘昌,另一个自然是低调的代王刘恒。他的母亲很弱。他受到了大臣们的欢迎,成为了皇帝和汉文皇帝。汉文帝的手段并不一般。他很快摆脱了大臣们的约束,独自掌权,统治了自己。
当时,同姓诸侯王的问题逐渐凸显。在根除诸吕的行动中,不仅有中央大臣的政变,还有当地齐王刘翔的军事威胁。当然,这是对刘氏国家的巩固,但对汉文帝来说,这也是对他统治的威胁。如果这些诸侯一起做自己怎么办?必须削弱它!
汉文帝首先将自己的亲子从淮阳王迁为梁王,以遏制其他疏远的诸侯王,然后利用齐王无子继位,将齐国一分为七,使诸侯辖境变小,削弱势力。
这些措施是合理的,比如诸侯没有孩子,他们的手段非常温和。像吴楚这样没有理由的诸侯国,汉文帝没有这样做。他不想引起诸侯国的动荡。他的主要政策是宽容甚至纵容。如果吴王不来朝廷,他就不会来。汉文帝必须下令安慰他。
这种手法类似于春秋时期郑庄公玩弟弟叔的手法。如果你想先取之,你必须先给它!
在汉文帝的宽容下,年轻傲慢的刘昌首先跳了出来。早在吕后时期,他就被宠坏了,但他并不愚蠢。他知道谁能动,谁不能。例如,他杀死了他的母亲和敌人(刘昌认为)来审视他。这是吕后的亲信。当然,他不能动。但现在四哥汉文帝在位了。是时候报仇了。
事实上,刘长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天生力量大,力能扛鼎,堪称汉代版的项羽,他一出手,就审食其被当街格杀。
刘昌公然暗杀朝廷大臣,也知道给自己找理由,把审食污名化为奸臣,早就该杀了。但他给出的理由很牵强,即使审食有罪,也是中央的事,轮不到你当诸侯干预了!但是汉文帝并没有惩罚他,而是把他放回了封国。
通过这件事,刘长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那就是他皇帝唯一的弟弟没有受到惩罚,所以不管他以后做什么,他的弟弟都不会在乎他。于是刘长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img]303137[/img]
第一步是拉进关系。作为大臣,刘昌敢在没有皇帝邀请的情况下和皇帝坐同一辆车,叫皇帝大哥,而不是陛下。但是汉文帝没有反应,笑着看着弟弟的胡说八道。
第二步是寻求内政独立。刘昌不想让任何人控制自己,所以他把中央政府派到他那里上任的部长赶了回去,并在淮南国设立了一套法律。然后,他要求汉文帝任命两千石高级官员(朝廷监视王子的官员)。汉文帝同意了。
第三步是模拟朝廷。刘昌擅自封侯爵为他信任的官员。他还在淮南。根据中央官员的设置,他私下建立了一个类似中央政府的小朝廷。他享受的所有待遇都和中国皇帝一样。他的车马也是六个天子,绝对违规。
在这里,中央官员再也受不了了,纷纷要求汉文帝认真对待,但汉文帝没有认真对待,只是派叔叔薄昭数把刘长骂了一顿。
年轻气盛的刘长火了起来,竟想谋反。不得不说,刘长的谋反计划真是儿戏,他先派人联系远在千里之外的南越、匈奴等,
然后命令手下70多人准备40辆战车发动叛乱。
就这个人而言,在长安从事政变的人太少了,更不用说叛乱了。当然,他很容易被汉文帝扑灭,但善后事件几乎让君臣吵了起来。汉文帝说他不想让弟弟受刑。他把刘长发送到蜀国,但刘长仍然死在路上。
《史记·淮南衡山传》记载:淮南王谓服务员说:“谁是公勇者?我可以勇敢!我以自豪感闻到了这一点。在我的一生中,安能邑就是这样!”不吃东西就死。
根据这段记载,刘长是绝食而死,属于自己的结,但后面还有一句话:“县传者不敢发封。至雍,雍令发之,以死闻。”
汉文帝并没有废除刘昌的宗族身份,所以他在流放的路上不是普通的木笼囚车,而是“行李车”,即用油布覆盖车厢的车辆,更安全、更舒适。为了防止囚犯逃跑,这种车必须在中间密封,以加强门窗。
囚犯需要吃饭。当他们到达每个县的境界时,当地官员检查并密封后,他们将在县开封,并为囚犯提供食物。晚上,囚犯将被要求下车住在监狱或传舍,第二天上车时将被重新密封。
在刘长从长安到雍县护送几天的过程中,沿途各县都不敢开封。到了雍县,雍县县长开封,发现刘长已经死了。
几天不给东西吃,能叫自杀吗?显然,刘长被困在车里饿死渴死!
而刘长则是堂堂诸侯王,即使被分配,沿途诸县官员也没有勇气提供饮食?要知道汉文帝明确指示要“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 ,让刘长把头发配成旅游。
恐怕只有皇帝的另一个旨意才能对抗皇帝的旨意。
根据情况推测,这个旨意不是书面的,而是皇帝把官员的私人语言押送到沿途的县,并命令他们用绝食手段把刘置于死地。这个旨意被称为“风令”。这个旨意的阴险在于皇帝可以毫无明确保留地反对它。
事实上,汉文帝真的把那些官员当作替罪羊,全部被砍掉了。
《淮南衡山史记》记载,即使丞相、御史抓考诸县传淮南王不发送任何奖励侍者,都弃市,甚至以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墓30家。
刘长死后,汉文帝继续扮演好哥哥的角色,封了四个侄子,然后把淮南分成三个,封给了三个还活着的侄子(其中一个死了)。
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汉文帝杀弟的名声还是逃不掉的,
《淮南衡山史记》载:民歌淮南王说:“一尺布,还可缝;一桶粟,还可春。兄弟俩,不相容!”
就像郑伯克段于炎一样,不管怎么算,终究不可能天衣无缝。
他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但淮南王刘长最终死于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