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德佑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征服临安,谢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在国叔杨亮节的护卫下,宋度宗的杨淑妃带着儿子宋朝二王(易王赵夏、广王赵敏)逃跑,在金华会见了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大臣。同年,赵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是宋端宗。两年后,赵病死于英洲荒岛。时年七岁的弟弟赵冰被拥立为皇帝,他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南宋生死存亡的那一刻,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壮士们慷慨赴国,踏上了历史留给他们的最后阶段。南宋唯一的精英,就在这个天涯海角的一角,保卫着风雨飘摇的流亡政权,直到生命的终结。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宋末抗元名将张世杰,累官至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四月,张世杰随宋朝二王(益王赵夏、广王赵敏)进入福州。五月,与陈宜中、陆秀夫等人尊敬赵是皇帝,张世杰被任命为签字枢密院事。这时,南宋小朝廷在元军的大举进逼下,不得不四处流亡,总是风雨飘摇。仅仅两年后,九岁的赵就死于颠沛流离。他的弟弟和七岁的赵敏被拥立为皇帝,他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春,元军陆续抵达崖山,形成南宋三面包围的势头,决定南宋命运的崖山海战拉开帷幕。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部署不当,军队占主导地位的宋军最终大败,数十万军民死者,元军多次以高官厚禄招降张世杰,均被拒绝。
[img]302010[/img]
战败后,张世杰原本想为杨太后寻求赵的后代服务,但杨太后也死在水里,恢复宋朝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临死前,张世杰说:“我为赵做了所有我能做的事。一个君主死了,另一个君主死了。现在我又死了。我没有死的原因是我希望敌人能撤退,然后立另一个赵来存祭。现在到了这一点,这不是天意吗!”
不久,张世杰在风雨中溺于平章山脚下。
今江苏省建湖县人陆秀夫,字君实。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张世杰等共同在福州设立益王赵。后来晋升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执政。当时君臣流亡海滨,大大小小的政事都疏于治理,陆秀夫依然坚持信念,鼓励众臣。端宗赵是病死后,陆秀夫等又拥有立年七岁的赵敏为帝。在随后的崖山海战中,宋军大败,陆秀夫原本想守卫末帝赵冰的船一起逃走,却被元军阻挡,得知突破无望后。陆秀夫把妻子和孩子赶到海里,带着最后一位皇帝赵敏去海里死去。当时他只有44岁,很多忠臣也跟着他,10多万军民跳海殉国。
[img]302011[/img]
江西省吉安人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家财为军资,招募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五月,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共同在福州设立益王赵。后来去福建聚兵抗元,最后因势孤力,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12月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第二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往崖山,令张世杰招降,文天祥拒之,宁死不言。后来被解到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于大都就义。
宋末三杰是谁?他们生前有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