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的故事,
在宋朝,为了防止武将自尊,进而威胁朝廷统治,宋朝的皇帝对武将更加防范。并且经常更换统兵将领,设立枢密院负责军事,从而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防止个人势力出现在军队中。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可谓位高权重,一般由皇帝亲信的文臣担任。然而,北宋时期,一位武将被任命为枢密使者。正是这个职位让朝廷的大臣们批评了它,最终导致这位破碎西夏的著名将军死于抑郁和仇恨。
[img]301754[/img]
狄青,字汉臣,今山西西河人,出身贫寒,善于骑射。早年是从属御马直的骑兵,面带刺字,后来因勇武多次升迁。宋仁宗宝元年(1038年),西夏李元浩称帝自立,宋廷呼吁勇敢的人守卫西北边疆。狄青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挥使。当时,袁昊在三川口、好水川、林府丰之战中用奇兵打破了宋军。一线士兵闻到夏色的变化,都害怕怯战。狄青到达边境后,每战都要披头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勇敢杀敌,时人称之为“面涅将军”。在与西夏军的25场战斗中,狄青攻占金汤城,夺取禹州,俘虏5700人,平定毛奴、尚罗、庆七个部落。西夏军每次见到“面涅将军”都希望风靡一时,没有人敢阻止。
西夏李元浩称臣降服后,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取得战功,被授予真正路副总经理称号。升级军副总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下后,升级为步军副总指挥使。皇佑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破沿江九州,围攻广州。宋仁宗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前去讨平叛军。不久之后,狄青亲率领数千精兵大败叛军,斩首数千级,俘虏7200人,缴获数万金银玉丝。获胜返京后,仁宗以其军功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升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然而,正是因为这一任命,狄青走上了被众臣批评的不归之路。
[img]301755[/img]
狄青担任枢密副使时,朝臣上下一致反对 。宋朝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名臣韩琦, 欧阳修 、 文彦博
在这些人眼里,狄青只是一个粗鲁的武将,低贱的贼配军出身,根本配不上这么高的官职。有大臣说狄青家的狗生角,而且多次发光,似乎有龙兴之兆,污蔑狄青可能要谋反。另一位大臣指责狄青穿着黄色衣服指挥家丁避水搬家,意愿“黄袍加身”。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夺取王位的行动。制高刘敞上书说:“世界上有大忧人,也有大可疑人,今上体平静,大优人走了,而大疑人还存在!将狄青树作为朝廷最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对狄青的疑虑达到了顶峰。
嘉佑元年(1056年)8月,只做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加上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离京出知陈州。到达陈州的狄青并没有让满朝众臣放心,宋廷每半个月就派中使,名叫抚问,实则监视。可怜一代名将狄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49岁的狄青在到达陈州半年后死于抑郁和仇恨。这一代为宋朝做出汗马贡献的名将,并没有在兵刃飞矢中倒下,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但死于猜疑、排斥的打击迫害。宋廷追他为中书令,赐“武襄”。
他是北宋第一位将军。为什么狄青最后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