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坐火车,
乔治·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家境贫寒,父亲是煤矿工人。因此,乔治·斯蒂芬森直到18岁才坐在课堂上学习。然而,由于他的父亲,乔治·斯蒂芬森从小就熟悉矿井里的蒸汽机,而年轻的乔治·斯蒂芬森也坚持自学,他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img]295418[/img]
1810年,乔治·斯蒂芬森开始制造蒸汽机车。四年后,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旅行者”蒸汽机车。因为蒸汽机车在前进时,烟囱里会不断冒出火,所以被称为“火车”。
1825年,英国建成了第一条铁路,载有450名乘客的“旅行者”试车,大家都很惊讶乔治·斯蒂芬森被称为“铁路机车之父”。
[img]295419[/img]
在19世纪的清朝,铁路被认为是破坏风水的“奇怪技能”。1875年,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吴松铁路在上海建成。第一次看到火车的中国人对此充满了恐惧。直到六年后,清政府才主张建设第一条官方铁路——唐旭铁路。
当时,唐旭铁路总工程师的妻子模仿英国的“火箭”蒸汽机车,造成了中国的第一列火车。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刻了一条龙,所以他们被命名为“龙”机车。
[img]295420[/img]
1881年,按照旧例,慈禧太后应该去丰田祭祖,火车已经建成,所以慈禧太后想尝试这个新东西,但旧封建遇到新东西,必然会开玩笑。慈禧太后第一次坐火车时,提出了三个特殊要求,让现代人哭笑不得。
首先,除了慈禧太后本人,车里所有的人都必须穿太监的衣服。慈禧太后原本打算让太监开火车。在她看来,必须是太监在旁边为她服务。如果车里还有其他男人,外人会说闲话。
但是太监不会开火车,慈禧太后“破例”同意让其他男人穿太监的衣服。
[img]295421[/img]
第二,除了慈禧太后,其他人必须站着,包括开火车的司机。有人坐着,那就是和她平起平坐。当时慈禧太后是清朝最高的掌权人,吃的一定是“最高级”,用的也是“最高级”。
与慈禧太后平起平坐的人,也会被视为大逆不道,是要接受处罚的。
[img]295422[/img]
@ 慈禧太后必须是第一个上车的人。这仍然是封建时期的尊严和劣势。在慈禧太后看来,她拥有很高的权重,突出的身份,没有人能比得上。当然,她必须是第一个上火车的人。我们通常在司机和乘务员上车后,把一切都安排好,然后让乘客上车。
慈禧太后可不在乎这些,等她上车后,别人再上车,再开始。
[img]295423[/img]
我们常说,在封建王朝,皇帝是天才,一切都以皇帝为首,到处都反映了掌权者的特殊性。现在有些人嘲笑慈禧太后,他们也会说,无论皇帝第一次坐火车,他们的要求都与慈禧太后相似。
[img]295424[/img]
事实并非如此。朝代越往前走,皇帝就越重视以德服人,对自己的约束也就越多。在北宋之前,朝臣们也坐着,然后朝臣们站着。明朝时期,皇权空前壮大,朝臣们跪下。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提出了这三个要求,这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
慈禧第一次坐火车是什么样的? 三个特殊要求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