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丁奉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丁峰是十二虎臣中年龄最小、出道最晚的,但他是唯一一位经历过东吴四位君主的武将。他出生于东吴大帝孙权末期,为吴少帝孙良时期做出了贡献,主宰了吴景帝孙休时期,并没有落在吴末皇帝孙浩时期。他的简历在东吴将军中非常耀眼和独特。
据《三国志•据《丁奉传》记载,丁奉是孙权末年出仕的少将,以勇敢善战著称,曾在甘宁、鲁迅、潘璋等将帐下效力。每次随军出征,都勇冠三军,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屡遭创伤,“身被创夷”。就这样,凭借战功的积累,他逐渐升为偏将军。继位后,吴少帝孙亮被提升为冠军将军,并被封为都亭侯,从此成为东吴将领。
[img]293617[/img]
从这段记录中,乍一看,他的特点与凌统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勇敢直率的将军。他的这一特点在“东兴之战”中更为突出。
吴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孙亮继位后不久,魏国派诸葛生、胡遵等部门征求东兴。当时,东吴太傅诸葛恪带领军队迎接敌人,丁奉被命与军队作战。在行军的路上,东吴的将军们纷纷奉承诸葛恪:“如果魏军听说你亲自出征,我们上岸的时候,他们都会望风而逃。”敌人听说太傅来了,上岸就逃走了。”
此时,只有丁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不这么认为。魏军这次调动了许昌、洛阳几乎所有的军队,没有达到目的怎么能轻易撤退呢?我们不能指望敌人不战而退,但我们应该做好战胜敌人的充分准备。”没有敌人,依靠我就能赢。”从这次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丁峰有点诚实和直截了当。
诸葛恪率部上岸后,命丁奉、唐咨、吕据等继续沿着水路向西发展。由于军队行动缓慢,丁奉对手下属将军说:“军队行驶太慢。如果敌人提前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对我们将非常不利。”如果敌人占领了地面,就很难与之作斗争。”于是让前军放弃水道,带着自己的3000人骑着强风疾驰。
当他到达徐塘时,由于天寒地冻,魏军诸将认为吴军此时不能出战,都聚集在营帐上喝酒。在观察了敌营的情况后,丁奉对部将们说:“取封侯爵赏,就在今天!于是脱下沉重的护甲,手持短兵率部发动奇袭,突破了魏军的前营寨。后来唐咨、吕据等将军到达后,吴军势力更加胜利,魏军全线崩溃。通过丁奉在整个“东兴之战”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丁奉的特点:不仅勇敢,而且具有战略性和长远的战略愿景。
[img]293618[/img]
在孙亮时期,丁奉开始建功立业,因数战夺功晋升为左将军。孙休时期,帮他除掉权臣孙臣,一举夺冠,成为当时武将中的佼佼者。据《三国志•据《丁奉传》记载,太平三年(公元258年),权臣孙臣废除了吴少帝,吴景帝孙休继位。孙休继位后,在孙臣的威慑下,他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于是他和左将军张布计划摆脱孙琳的威胁。张布说:“丁奉虽然读书不多,但不能写成文,但胆识和策略却超乎常人,‘能断大事’。于是孙休密召丁奉,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他:“孙臣制霸朝野已久,恐怕以后还会再生祸端,‘欲与将军杀之’。”
丁奉受命后,向孙休献计:“经过多年的经营,孙臣的党羽早已遍布朝野,明面硬扛恐怕很难把它全部拿下来。可借腊月祭祀,邀请他陪同,命陛下亲兵杀他。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朱之也。""孙休采纳了丁奉的策略,邀请孙臣一起参加祭祀。他毫无准备地命令丁奉和张布俘虏并杀死他,然后在朝野征服了孙臣的党羽。此事结束后,孙休论功行奖,丁奉被晋封为大将军加左右都护,成为东吴众将中的佼佼者,达到人生的巅峰。
至于丁奉没落于孙皓时期的原因,在《三国志》中•丁奉传还提到,“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这可能只是原因之一,他的地位太高,不可避免地嫉妒,有人故意在皇帝面前诽谤。但这也证实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水满了就溢,月满了就亏;人在至高处,高处不胜寒。当一个人达到人生的巅峰时,难免会有一点自满和骄傲的意识形态。但无论如何,丁奉在江东十二虎臣中,始终是独一无二的。
丁奉:江东十二虎臣之一,见证了三国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