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欧阳修的故事吗?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熟悉宋朝历史的人大概都听过这句话,“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与南宋相比,北宋的名将并不多,狄青是一位著名的将军。然而,战功卓著的狄青却被陷害,最终郁郁寡欢。陷害狄青的人不是秦桧那样的奸臣,而是北宋历史上一代著名大臣欧阳修!欧阳修是忠臣,狄青对朝廷也很忠诚,那么忠臣为什么要陷害忠臣呢?
[img]291668[/img]
一、狄青是谁?
狄青出身贫寒,十几岁时代兄弟,以“贼配军”加入北宋军队。狄青擅长骑射,武功高强,很快得到提升,被选为御马直(禁军精锐部队)。西夏和北宋开战后,朝廷派遣禁军前线作战,狄青入选。在西北战场上,狄青勇敢地战斗,取得了许多成就。每次战斗,他都披着头发,戴着青铜面具进入敌人,赢得了三个冠军。
由于狄青的杰出成就,宋夏战争结束后,他得到了很高的提高,“以彰化军的节度使知延州,提拔枢密副使”。之后,南方爆发了农智高的叛乱。狄青自愿带领军队迅速平息叛乱。宋仁宗高兴地说:“皇帝的功绩,崇拜枢密使者,给第敦教坊”。狄青从一名普通士兵变成了枢密使者。他的经历是一个传奇,但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img]291669[/img]
二、欧阳修的攻击
欧阳修是文学大师,他以笔为武器,不断上书攻击、诋毁狄青。狄青刚成为枢密使,欧阳修写了一篇奏折,后人称之为“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在这个奏折中,欧阳修轻描淡写了狄青的战功,“自用兵陕右,名声大噪,捕贼广西,劳效薄薄”,还说“以臣愚见,如青所为,尚未得到古代名将一二”。然后引用历史典故说服仁宗免除狄青的职务。
欧阳修的奏折写得很有煽动性,但宋仁宗却不理会。欧阳修没有放弃。不久之后,首都发生了洪水。他趁机向皇帝写信,用“天人感应”诋毁狄青。在欧阳修的倡导下,许多官员纷纷上书,面对群臣的压力,仁宗不得不“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没过多久,狄青就郁郁结束了,正是这些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官杀了他。
为什么欧阳修陷害狄青?
狄青从士兵变成了中央使者,这是北宋政治的禁忌。当时,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的将军。他率领禁军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王位。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北宋朝廷一直在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当时,狄青战功显赫,官员至中央使者,在军队中威望很高,这让欧阳修的士大夫非常担心狄青会成为第二个“赵匡胤”。
欧阳修在奏折中明确指出:“而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是国家的利益吗?"""虽然心不为恶,不幸为军士所喜,但深恐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保全青,又为国家消灭萌萌之患。将狄青赶出朝廷,就是为朝廷消除灾难的萌芽。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攻击了狄青。欧阳修这些文官攻击狄青,其实是北宋王朝的制度杀死了狄青。
揭秘:历史上著名大臣欧阳修陷害了著名将领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