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一定要夺汉中?用蜀郡太守杨洪的话来说,“汉中是益州咽喉,生存的机会,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刘备的护军黄权也说:“如果失去汉中,三巴不振,这就是割蜀的股臂。“这是秦岭地势高于大巴山,秦岭的危险远远超过大巴山的危险。如果巴蜀没有汉中,就等于开门,曹魏可以随时带领军队进攻。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里,虽然曹操的军队已经被撤走,但魏将军张和经常带领军队入侵三巴,掠夺人口,使刘备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而且,刘备只有赢得汉中,才有资本转防为攻,找机会北上,规则关中,凉州,然后配合荆州关羽,赢得许都,大事业就可以了!
刘备稳定蜀中局势一段时间后,于建安23年(公元218年)初开始大举东征。军队分为两条路。一路由刘备亲自领导,以法律为主。赵云、黄忠为将军,攻入汉中;另一条路由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四将领兵,攻打凉州南部的武都郡,目的是控制祁山,切断汉中夏侯元兵团的后勤供应线,但由于安排不当,将军们在战斗协调中出了问题,结果被曹洪曹休击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img]291557[/img]
另一方面,刘备在汉中也遭遇了挫折。他先派蜀中名将陈式(陈寿爸爸)带领十营兵力(汉制一营为千人)截断马鸣阁路(从陈仓路略阳东南至勉县西北,为关中进入汉中咽喉。因为栈道艰险,连马都会害怕尖叫,所以他的名字),以切断曹军的粮道,结果却被徐晃轻松击败。噼啪作响地从栈道上摔下悬崖,摔成肉饼;与此同时,刘备还亲自率领1万多名精兵日夜攻打张合据守的广石(今陕西勉县西北关口至茶店,汉水北岸)。夏侯渊也稳稳地守住了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走马岭上,汉水北岸)。夏侯元也稳稳地守住了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走马岭,汉水北岸)。曹魏各将各司其职,各守险要,似乎没有瑕疵。
然而,刘备做出了巨大的决心,永远不会因为这次挫折而退缩。他要求全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怕疲劳,坚持到底,持续用兵一年。最后,他发现了夏侯元布军的缺陷。建安24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率领精锐部队从绵阳(今陕西勉县)南渡汉水,沿山隐蔽疾行,神奇迂回到阳平关后面的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五公里)。刘备发现没有人守卫这个重要的军事场所!
所谓汉中,其实是一个由汉水河谷扩建的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几乎所有重要城镇都在汉水两岸。阳平关是这个盆地的西门,定军山是这个盆地的西门。现在最危险的阳平关已经被刘备绕过了。如果他再次突破定军山,下一步就是一条马平川。汉中县治南郑将直接暴露在兵锋下。汉中再也不能守了。夏侯元听说定军山被占了。举重兵前去争夺,汉中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刘备自然也知道这一点。魏军刚扎好营寨,立足不稳,立即发动夜袭,猛攻曹营东围张合一面。张合受不了了,只好向南围的夏侯元求助。夏侯元是分兵增援的一半。蜀将黄忠抓住机会,冲下山顶的马谷,推进。那一幕真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夏侯元正带人在营边修鹿角。没想到这时蜀军来了,当场被这神奇的景象震惊了。一愣神当场被杀,曹方益州刺史赵昂也被斩;曹军群龙无首,顿时彻底崩溃。据史书记载,夏侯元十三岁的儿子夏侯荣(也是三国著名的神童,七岁时会写文章,每天背诵千言万语,有永不忘怀的能力)。当时他也在军队里,忙着劝他和大军一起撤退,但夏侯荣拒绝了,说:“君亲在难,怎么能逃死!据史书记载,夏侯元十三岁的儿子夏侯荣(也是三国著名的神童,七岁时会写文章,每天背诵千言万语,有永不忘怀的能力)。当时他也在军里,忙着劝他和大军一起撤退,但夏侯荣拒绝了,说:“君亲在难,怎么能逃死!”他用剑战斗,冲进敌人的战斗中死去。
[img]291558[/img]
曹冲病死时,神童也只有十三岁。
张颌得以全师而出,退守阳平关,远汉水设阵,刘备也不敢渡汉,怕张合名将,半渡而击,于是转身,夺走了阳平关以西、汉水以南的所有危险。汉中曹军是一名临时教练,坚守汉水以北,向曹操求助。
新闻传来,曹操再也不能淡定了,大军马上出发,去汉中会见刘备这个多年未见的老对手吧!
曹操今年65岁,老了,离他去世只有一年多了。一些大臣建议曹操遵循周文王的修德方法,不要到处奔波。为什么要来呢!曹操叹了口气:“不仅你是一个知己,你也是一个知己。如果你想让我走西伯德,恐怕不是其他人。”
事实上,即使不是为了江山,只是为了少年时代为自己顶罪的好兄弟夏侯渊,曹操也要走这段路。
于是,年迈的曹操踏上了自己的最后一段旅程,为了老对手,为了好兄弟,为了忘记纪念。
建安24年3月(公元219年),曹操大军从长安到西南,从秦岭之间的斜谷经褒斜道进入汉中,从南郑到阳平关。但刘备很顽强,竟神奇地不逃跑,并派兵守住各大险要,只是不肯上场。曹操在阳平关与刘备对峙了一个多月,都是小打小闹,一场大战都没打成。虽然刘备在汉中打了一年多仗,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他还是命令诸葛亮砸锅卖铁。“男人当战,女人当运气”,尽一切努力支持前线。即使他拼光了所有的部队,即使他耗尽了益州的人力物力,他也必须得到汉中!曹操长期无法进攻,后勤难继(陈仓道的所有危险都被刘备占领了,曹操只能通过褒斜道运粮),只好叹了口气:“吴子说:‘看能进,知难而退。古语有云:“‘一里之厚,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汉中直为天狱,实为鸡肋,可弃之。五月下令从汉中撤退,返回长安。
[img]291559[/img]
看来曹操真的老了,骨头已经有点消化不良了。英雄晚了,不再是炙人可热的太阳,骄傲还留下了一张晚照。
另一方面,曹操一离开,刘备就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占领巴郡、汉中、武都三县,将地盘向东推向房陵、上庸,自称汉中王,一时风头无二。不幸的是,在这个大地方,没有土地。曹操早就把鸡肋里的汁榨干了。近年来,三县20多万羌族、彝族、汉族人民和五斗米教徒都搬走了。
黄巾和董卓混乱后,世界人口急剧下降,土地大量荒芜,历史关键词由“土地并购”转变为“人口竞争”。土地的重要性远不如人口。曹操可以放弃土地,但他永远不会轻易放弃一个人口。汉中有近30万人口,这是一块肥肉。
刘备很无奈。你知道,整个益州十二县118县只有80万或90万人口。他花了两年时间,用尽了西川的人力物力,只换来了一片有军事价值的空地。这真是一场惨败。后来,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他总是在《教师表》中说“益州疲惫不堪”,完全忘记了他在“隆中对”时说,益州“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事实上,他的老领导刘备伤害了这一切!
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是什么?但这导致了益州的疲惫和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