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岳飞北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
当时南宋军队可能没有摧毁金国的军事力量。事实上,南宋和金国都有理由不互相攻击。同时,没有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对方,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修复进攻。赵构皇帝的北伐意志和决心并不像岳飞的意志和决心那样坚定。他是皇帝,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军事层面。
[img]290494[/img]
@ 从军事角度来看,宋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如当时的金军。如今,一些影视作品可能过于夸大了岳家军的实力。事实上,岳家军在北方的成就实际上是有限的。他们没有消灭金军的主力,也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宋军对金军有很大的心理劣势,这种心理一直存在到金朝末期。宋军总是害怕金军,他害怕金军强大的战斗力。金宋战争有更详细的伤亡记录。其中一个是防御危险的胜利,另一个是擅长南宋的水手的伟大胜利。然而,在我们后代的历史书中,关于这些战争只有几句话,好像只有岳家军是抗金有功的。因此,后人对岳飞和岳家军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显然被夸大了。
此外,自秦朝以来,北方与南方的战争很容易成功,而南方与北方的战争却很少成功。明代朱元璋的北伐是唯一的特例。这个问题也可以延伸到长城以北。通常,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很容易攻击南方的农业人民,但追击北方并不那么容易。战马的缺失也很重要。优质战马区自古以来就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东北,一个是西北。东北是金人的巢穴,西北仍在西辽手中。南宋很难培育出高质量的战马。在时间、地理和气候上,南方养马是不同的,北方没有办法培育出高质量的战马。
[img]290495[/img]
说实话,即使岳家军在北伐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他继续北伐,特别是在他危险的腹地,然后对抗金国的主要骑兵,也可能得不到好处。@ 随着北伐的推进,宋军的补给线也将延长,收复失地将进一步隔离和保护,对前线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如果岳飞把前线推到华北平原,这里的地形会很宽很平坦。岳家军主要是步兵,完全不利于精锐骑兵部队的金兵。岳飞精通军事战术,指挥能力强。他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取胜,只能在战术层面取胜,只能在局部战役中取胜,但不能改变整体战略劣势。如果岳飞进入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骑兵就不会赢。
南宋也准备北伐,北伐准备到黄河。由于与西夏交战,西北边防军的实力非常强大。在靖康之耻之后的十年里,西北边防军在关中、陕北金朝都有所作为。但他们仍然没有被保留。@ 许多投降主义者,如赵构和秦桧,都怨天尤人。然而,这背后最基本的经济原因是南方士绅阶级不支持这场没有任何兴趣的战争。没有经济利益趋势的长期大规模战争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经过几次战斗,各种原因只能回到淮河前线。
南宋延续了北宋的经济基础,其经济、科技和文化高度不容低估。正是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岳飞和其他军团才能振兴北伐,取得成果。这些军事力量背后的经济和经济基础不容忽视。南宋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也很稳定,皇帝不愿意继续北伐,这让人们抱怨。
[img]290496[/img]
赵构的想法可能并不愚蠢,他也知道战争和金军铁骑的可怕之处。赵固在不断督促岳飞撤军,保持目前的军事成就,避免深入孤立军队之前,一定考虑过这个问题。@ 从皇帝的政治立场来看,如果岳家军真的能消灭金国,对赵构的威胁会比金国更大吗?当然,岳飞是民族英雄,不能质疑岳飞的忠诚。但作为皇帝,赵构并不想要这些政治问题。
更尴尬的是,岳飞的野心是直接攻击黄龙,迎接两位皇帝。如果他真的欢迎两位皇帝回来,赵构会很尴尬。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主人,更不用说三个了。因此,赵构与金国的战争是次要的,他的权力和地位是第一位的。不仅劳民伤财,还有其他威胁。赵构不同意岳飞北伐的原因有很多。正是因为他身居高位,考虑了太多。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岳飞对抗黄金的杰出贡献,但当时的悲剧是君臣关系之外的纠缠。
岳飞北伐的野心是什么?为什么赵构会无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