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的故事,
公元前74年7月,年仅18岁的汉宣帝刘询继位,又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他是汉武帝长曾孙,汉武帝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巫术”事件被迫自杀,他的孩子被杀,只有刘询因还在襁褓中才躲过一劫,在监狱里度过了很长时间。刘询能活下来,能当皇帝,这与一个叫丙吉的人大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丙吉,刘询可能会死在监狱里,更不用说后来的汉宣帝了。
来自山东曲阜的人丙吉从小就学习法律。他曾担任鲁国的监狱官员。由于他的成就,他被提升为法庭上尉的右监(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官)。在法庭上工作不仅需要有能力工作,而且还需要能够处理法庭上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情商。很快,由于气质太诚实和坦率,他被调离长安,并在其他地方担任州。
在丙吉狱中救刘询,改名“刘病已”
公元前91年,长安城发生了一场“巫术混乱”。为了彻底调查此事,朝廷从当地调动了调查人员。丙吉被调到其他地方,因为他曾担任法庭的右监。这与这个案子无关,所以他被调回长安担任监狱长。
在长安的监狱里,丙吉遇到了这个刚满月的孩子。当时,刘询病得快死了。他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来保暖,而且长期营养不良。他快死了。丙吉太过去很善良,于心不忍,他知道这孩子是无辜的,但又救不了他。我不得不秘密地在牢房里找到两个刚生下牛奶的女囚犯,轮流喂孩子。此外,监狱环境太差,刘询年纪太小,身体往往不好。他病了好几次。丙吉及时邀请了医生来挽救他的生命。就这样,丙吉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当监狱长,直到刘询五岁。
大病康复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刘询给他取名“病已”,这意味着孩子的病都好了,以后就不会生病了。刘询一直叫刘病已,直到成为皇帝后才改名为“刘询”。
[img]288806[/img]
汉宣帝登基之路
就这样,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卜官告诉武帝,长安监狱里有天子之气,这一直是上位者最忌讳的。当侍卫来到刘询的监狱时,丙吉得知这个消息,立即拦住了侍卫,说:“皇曾孙在这里,杀死无辜的人是一个大罪,更不用说皇曾孙了?”“侍卫如实告诉了武帝。这时,武帝想起了被自己误杀的爱子刘据。他感到非常遗憾,所以他没有继续下达杀害囚犯的圣旨。相反,他赦免了世界,所以刘病被赦免了。丙吉把他送到祖母史良迪家(她是刘据的妾,生了刘进,刘进生了刘询。是刘询的奶奶),史良迪此时年纪很大,看到孙子,自然是惊喜交加,并接过了抚养的大任。
后来,武帝为王子平反后,下令将王曾孙带回掖庭抚养,并将他带回皇室宗籍。回到宗籍后,情况大不相同。根据当时的制度,未成年皇室成员将被送往掖庭抚养。当时的掖庭令叫张贺。这个人原来是前王子刘据的家臣。刘据生前非常照顾他,张贺也很感激前王子的恩德,特别照顾刘病。他不仅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待他,还为帮助他学习买单。长大后,他还娶了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刘病依靠徐家、张贺、史家的关心和帮助,受过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刘病与官民交朋友,利用各种机会观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人民的疾苦,接触真实社会。
[img]288807[/img]
在将刘病送到史家后,丙吉担任了骑马将军的市令。后来,他被将军霍光提拔,成为霍光的长期历史。他受到高度重视,并被提升为光禄医生。此时,丙吉平步青云,直接成为霍光的得力助手。刘贺被废后,丙吉向霍光推荐了刘病已。霍光非常信任丙吉,认为丙吉说的很有道理。从皇室的血统来看,刘病已经很适合了,于是霍光和其他大臣一起上演太后,请求立刘询为皇帝,太后同意了。于是十八岁的刘询登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汉宣帝。就位后,对张贺、霍光、史家等人大加封赏,加官进爵。至于丙吉,他没有向刘询提起童年的牢中往事,所以汉宣帝没有多照顾他,只把他封为“关内侯”,不是什么确切的侯爵。
封侯拜相
许多年后,一位名叫南的老宫女离开皇宫后,因为生活困难,让人们为自己请功。他说他照顾和抚养皇帝,并要求朝廷照顾他晚年的生活。收到功书的官员不敢忽视,于是赶紧送到汉宣帝那里。汉宣帝不敢相信自己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于是让掖庭令仔细询问。老宫丫鬟说了当年的情况,并说当年的监狱长,就是现任御史大夫丙吉可以证明。掖庭令带宫丫鬟和丙吉确认细节。丙吉认出了宫丫鬟。她确实在监狱里照顾过小皇曾孙,但她没有尽力喂养他们。有时她打骂刘询。丙吉还说:“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是当年照顾皇帝的奶妈。汉宣帝刘询听后,既震惊又感动,下诏将这位老宫丫鬟免为普通人,因当年照顾喂养的感情,给了她十万的养老金。并下诏寻找郭征卿和胡组两位奶妈,发现后厚加赏赐。
对于两次给予他的伟大恩人丙吉,汉宣帝感谢他的恩情,欣赏和尊重他的道德品质,并将他封为博阳侯和1300户食邑。公元前59年,首相魏相去世,丙吉接替魏相成为首相。历史是如此深情和正义。丙吉自身的善良、谦逊和高尚道德不仅受到皇帝的尊重,也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尊重。丙吉去世后,朝廷追捕他作为“固定侯位”。
丙吉:从小监狱长到封侯拜相,只是因为他做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