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瞻领导的士兵没有7万人,只有3万人左右,邓艾也不是2000名残疾士兵。当然,如果受试者有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只分析《三国演义》的情况,即7万到2000人,认为诸葛瞻的失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诸葛瞻仓促应战,双方军队战斗力差距过大,蜀军士气低落,邓艾军背水一战
通过《三国演义》的原文,可以发现诸葛瞻和诸葛尚的父子在邓艾率兵偷渡阴平攻打蜀地内部时,被后主刘禅拉出来应战。也就是说,邓艾偷袭成都的战术确实有惊人的效果。成都蜀军匆匆应战,诸葛瞻也慌慌张张地赶鸭子上阵。
[img]287112[/img]
在蜀军看来,邓艾的军队已经到了这里,前线估计已经悬了。每个人都很慌乱。如果邓艾看起来像成千上万的人,他就敢和我们7万人放对。我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人。...邓艾利用信息差打蜀军措手不及,更别说普通士兵了,就连诸葛瞻也在心里打鼓。
这导致蜀军几乎崩溃。这场战争可以参考“巨鹿之战”。一方面是由流民、老弱病残组成的7万大军,另一方面是2000名经历过激烈战斗的“死者”。数千人追赶数万人杀人的例子很多。
[img]287113[/img]
二、诸葛瞻战略指挥不当,自身能力远不如邓艾
邓艾的能力不需要继续介绍。可以说,他是曹魏里晚期最能打的将军之一。诸葛亮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诸葛亮从小就知道儿子平庸。刘禅出生时问诸葛亮,诸葛亮父亲离开后能接你的班吗?诸葛亮的回答很含蓄,诸葛家在成都有几十棵桑树可以生活。...其实诸葛瞻的能力早就说明了,不仅接不了他的班,连重要的位置都给不了。
[img]287114[/img]
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勇敢而足智多谋。面对邓艾,诸葛瞻停在平原上,不再前进。诸葛尚和他的下属黄崇多次建议占据危险地形狙击邓艾。诸葛瞻心里想,老子带了这么多人怕什么,不把邓艾放进平原怎么办?结果,当邓艾进入平原时,诸葛瞻和他的军队立即知道谁是他的父亲。几次冲锋后,蜀军崩溃了。
如果诸葛瞻占据地形优势,用人数杀死邓艾,即使他不能战斗,他也不会崩溃。他可以等到姜维带领精锐士兵帮助他。他很难在两边攻击邓艾,即使他失去了前线,他也能留住成都。
三、后主刘禅和许多投降派拖了后腿
虽然诸葛瞻被称为7万军队,但蜀国很穷。经过多次北伐,他可以拔出10万军队烧香。精兵掌握在姜伟手中。这7万人从何而来?毫无疑问,刘禅是后主。
[img]287115[/img]
成都还有兵力吗?答案是肯定的,还有很多。怎么能和邓艾持平呢?那为什么不带诸葛瞻呢?答案是刘禅和他的大臣们害怕死亡。让这些人保护自己!
在《三国演义》的原文中,刘禅仍在讨论是否投降,而不是面对城下的邓艾。有些讨论表明有些人在战斗。结果,蜀国大臣不得不一边倒地投降。这些大臣认为我的家庭财产在城市里。如果我不能打败城市的斜坡,我的行业就会消失。相反,投降最多会损失一部分,也许曹魏一开心就能升职。
诸葛瞻的失败不仅是决策的原因,也是人心散去的原因
诸葛瞻真的是无能将领吗? 为什么几万人打不过邓艾的两千人?